留置尿管患者如何避免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患者如何避免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同时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据统计,约70%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有关。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专业护理篇:从源头把控感染风险
严格无菌操作是基础
留置尿管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从插管前的准备、插管过程到后续的护理,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感染的源头。医护人员在进行导尿操作前后,都必须彻底清洁双手,并使用无菌器材和用品。
保持系统的密闭性至关重要
一旦导尿管和集尿袋连接后,应尽量保持系统的密闭性。避免不必要的断开和重新连接,以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集尿袋应始终保持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同时,要确保集尿袋不接触地面,避免污染。
合理选择导尿管材质
研究表明,不同材质的导尿管对感染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例如,使用JUC(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涂的尿管能有效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菌尿的发生率。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硅胶材料的导尿管相对于其他材料的导尿管更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间歇性导尿:更优的选择
对于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间歇性导尿术(包括无菌间歇性导尿术和清洁间歇性导尿术)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的金标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模拟正常排尿,保护肾脏功能,还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患者自护篇:日常管理不容忽视
保持个人卫生
患者应每天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及周围区域。在清洁时,应注意从尿道口向外擦拭,避免来回擦拭。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固定,避免导尿管扭曲、拉扯或受压。
充足的水分摄入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2000ml。充足的水分可以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细菌在尿路中的滞留。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尿液呈酸性的食物,如葡萄、西瓜、芦荀、柑橘等,以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
观察尿液性状
患者和家属应学会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如果发现尿液浑浊、有沉淀或结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感染迹象。
合理安排活动
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鼓励其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在活动时,要注意妥善安置导尿管和集尿袋,防止尿液逆流。在搬运或翻身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造成逆行性感染。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 出现发热、发冷、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 尿道口有烧灼感、尿液混浊、血尿、脓尿
- 尿量减少、膀胱胀满、尿管阻塞不畅
- 膀胱造口处有脓状分泌物
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和患者的积极配合。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系统的密闭性、合理选择导尿管材质、实施间歇性导尿以及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