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985高校牵手本地科技巨头,打造脑机接口新未来
天津985高校牵手本地科技巨头,打造脑机接口新未来
近日,天津大学牵头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传来重磅消息:该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协同开发了全球首个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MetaBOC,实现了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于脑科学领域国际期刊《大脑》,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再次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我国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军机构,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近期动作频频。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该实验室集中发布了多项创新成果,包括“云脑”医学大模型、“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以及“神工-神行”混合驱动虚拟现实步行系统等。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天津大学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还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作为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化经验。此次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为支持脑机接口技术的持续创新,天津大学还参与设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脑机海河实验室基金。该基金将为脑机接口领域的初创企业和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次合作得到了天津市科技创新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天津市政府将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券,用于购买科技服务。创新券每次最低申请补贴额度1000元,同一周期内可多次申请,累计不超过10万元,具体补贴金额按照符合要求的业务合同金额50%比例核定。这一政策将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促进产学研合作对接。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关键桥梁,其产业化前景备受期待。天津大学副校长、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执行主任明东教授表示,随着高通量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真正的Cyber-man(赛博人)或将成现实。这种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有机融合的智能形态,将使得人与机器人的边界逐渐模糊。
天津大学医学院教授、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片上脑-机接口团队负责人李晓红表示,此次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细胞培养从二维走向三维,为片上脑提供了更复杂的神经计算网络。二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加入,实现了混合智能领域的尝试。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推动下,天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神工-神甲”神经调控式机械外骨骼系统和“神工-灵犀指”可穿戴式脑控外肢体手指机器人系统,为肢体运动与感知功能的补充和增强提供了新途径;“神工-神行”混合驱动外骨骼+虚拟现实步行康复系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百例级临床验证实验。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将从医疗康复领域拓展到航空航天、虚拟现实游戏等多个领域。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在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表示,脑机交互技术正在推动神经工程、智能医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的重大理论、技术和应用创新,将有助于营造更具活力的脑机接口创新业态。
此次天津大学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不仅体现了天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力,更为我国脑机接口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天津正朝着打造脑机接口技术创新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