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除了登高,这杯酒必喝,还有8个习俗别轻忽!
九九重阳节除了登高,这杯酒必喝,还有8个习俗别轻忽!
九九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寄托了人们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和禁忌,带您领略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九九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现在更有祝福长者健康长寿之意。(图片来自网络)
九九重阳节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节日,在这天大家都会上山登高、祭祖,直至现在这天也有祝福长者健康长寿的意思。除了登高和祭祖,其实九九重阳节还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习俗与禁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习俗:为什么叫九九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的名字,九九来自每年的农历初九,那么重阳呢?其实重阳来自于《易经》,易经中的卦分爻位中提到“六九为爻之阴阳”,而九阳爻、六阴爻,而九月九号因为双九,而被称为重阳,也就有了重阳节的名字。
重阳节习俗:九九重阳节的由来——桓景剑刺瘟魔
知道了名字的由来,那么为什么有九九重阳节呢?其实来由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
在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中写道,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住的村落发生了瘟疫,父母相继病死,为除瘟魔,他到东南山找仙人费长房拜师学艺。学成之后一日,师父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瘟魔重返,你须回乡除害。”同时给了他一把青龙宝剑、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便让桓景下山。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让妻儿和一众乡亲登上了附近的山避难,并让大伙佩戴茱萸叶,防止瘟魔近身,并饮下菊花酒避免染疫。而桓景独自一人带着青龙宝剑斩杀了瘟魔,让百姓不再受瘟疫折磨。
为了纪念这天,九月九日就变成了重阳节,也有了登高的习俗,后来也演变成希望天下游子能在九九重阳节回乡祭祖,以及陪伴长辈,并祝福长辈延年益寿的习俗。
重阳节古代人会将茱萸做成香囊佩戴。(图片来自网络)
重阳节习俗:必须重视的8个习俗
虽然重阳节的来由有那么一点不可考,但是流传至今已经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节日,九九重阳节还被称作敬老节,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重阳节有哪些重要的习俗和禁忌。
登高望远:可能来自于“桓景剑刺瘟魔”中,人们登高避难,因此相传此日登高可避灾,同时也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佩带茱萸:茱萸这种植物本身就有杀虫消毒、驱寒祛风的功效,相传佩戴茱萸可以避邪,古代人会将茱萸做成香囊佩戴,诗人王维也曾在他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看出此习俗的渊源流长。
饮菊花酒:菊花酒其实是杂粮酒中加入菊花或是菊叶,取其清香所制成的酒,相传菊花酒可以延年、治头风,也是趋吉避凶的“吉祥酒”。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一种用糯米粉、糖、红豆等食材所蒸制的糕点,上面会放上红绿丝或是红枣装饰。九九重阳节除了是敬老节,也是丰收的日子,因此以此糕点祭天、祭祖来感谢丰饶的秋收,也有步步高升的好兆头。
放风筝:放风筝具有“放走晦气”之意,因此有的地方会将风筝放高后,将风筝线剪断,象征把厄运、灾难、疾病送走,将健康与长寿留下。
祭祖扫墓:九属阳,九九重阳,古人认为此日阳气极盛,容易物极必反,因此重阳节这日会用祭祖、拜拜来祈求顺利平安、避灾去厄。
泡澡去霉运:如果觉得自己最近犯小人、运气实在差,相传可以准备重阳节这日的午时水,加上阴阳水,也就是没有煮过的水称阴水,煮沸过的水称阳水,两者相加就是阴阳水,另外要准备米、盐、龙眼干、菊花、艾草和榕树叶,用来泡澡,可以达到去霉开运的效果。
敬老:九九重阳节这日最重要的就是敬老了,你有多久没有抱抱父母,跟阿公阿嬷说说话了呢?就趁着重阳敬老节这日,陪他们出去走走、吃个饭吧!
重阳节必喝菊花酒,是一款趋吉避凶的“吉祥酒”。(图片来自网络)
这5大禁忌:重阳节千万不能做
除了有寓意的习俗外,重阳节也有些禁忌要注意,可别不小心做了,惹霉运上身,这会喝再多菊花酒也来不及了呢!
忌单独外出:重阳节虽然是个节日,但并非喜庆的日子,九九重阳这日阳气过剩,因此孤阳不生,若单独一人容易招来秽物或不祥,因此这天可别单独外出喔!
忌说重阳节快乐:如上所说,重阳节并非庆贺的日子,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因此说了重阳节快乐反而冲撞了这日,一点都不吉利。
忌行房:九是阳之极致,过了便是阴,传说这日行房容易阴阳失调,容易影响健康,也不易产子。
忌煮饭:有句俗语这样说“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因此有了重阳节不要煮饭烧火的禁忌。
忌出嫁女儿回娘家:“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这句浅显易懂的俗语说明了媳妇别在重阳节回娘家的原因,尤其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子回娘家,不过民间也流传回娘家时带着面线与百合花就可化解这个厄运,民间禁忌信不信由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