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有效亲子陪伴提升孩子成绩
《光明日报》:有效亲子陪伴提升孩子成绩
“高回应”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的学业成绩有显著促进作用。父母经常与孩子讨论学校发生的事情以及孩子的心事或烦恼,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并减少不良行为。因此,《光明日报》建议家长应注重有效的亲子陪伴,通过积极沟通和参与,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田宏杰指出,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应关注他们的心理机制,理解事情的本质,从“知道”到“做到”。他建议家长打破对全能掌控的幻想,接纳孩子的现有水平,关注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内的进步。
田宏杰强调,家长需要学会与老师、伴侣、社区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共同帮助孩子成长。他指出,如果家长不陪伴,孩子在反复尝试几次后就可能觉得自己做不到,从而退缩甚至逃避。生命的本能是倾向于做有用的事,避免做没用的事。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觉得努力没有效果,他就会逃避学习。所以,不陪伴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成为孩子学习中的陪伴者。
然而,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有效的。无效陪伴不仅无益,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家长虽然人在孩子身边,但心不在焉,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家长答非所问,敷衍回应,伤害孩子积极性;有的家长过度干涉,不给孩子选择权,影响自主性;有的家长频繁打断,破坏孩子专注力;有的家长情绪不稳定,大吼大叫,让孩子不安;有的家长精神打压,强调困难,增加孩子压力。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全身心投入,放下手机,真正参与孩子活动;需要多倾听,多鼓励,尊重孩子想法,鼓励探索;需要保持耐心和稳定情绪,营造温和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每次新学期开始都要和孩子一起仔细分析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找出孩子的优势学科和薄弱环节,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紧跟学校的进度,合理拓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合理利用碎片时间,避免时间浪费。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在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
适度放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
以身作则: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比如,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自己也要经常读书。
保持耐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要急于求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克服。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保持积极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保持信心。
总之,有效的亲子陪伴不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而是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这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能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