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董卿的“语言魔法”:如何让《朗读者》成为现象级文化节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董卿的“语言魔法”:如何让《朗读者》成为现象级文化节目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1011189_121924583/
2.
https://www.sohu.com/a/852705378_122066681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015398122480716
4.
https://www.sohu.com/a/833867550_122136527
5.
https://www.sohu.com/a/818208153_100169946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STOG160552TYEL.html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602917263267266
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205229986175486
9.
https://m.huanqiu.com/article/9CaKrnK8Vbe
10.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45725667495248434/
11.
https://yule.360.com/detail/3612732
12.
https://m.toutiao.com/article/6767268495026553348/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我相信阅读能够带给人自信和力量,我相信阅读能让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能让人拥有更丰富的生活,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这是董卿在《朗读者》第一季中的开场白,她用温柔而有力的声音,道出了阅读的力量,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作为一档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朗读者》不仅考验主持人的控场能力,更考验其语言艺术和文化素养。而董卿,用她独特的语言魔法,让这档节目成为了现象级的文化盛宴。

01

语言的艺术:连接嘉宾与观众的桥梁

在《朗读者》中,董卿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嘉宾的互动,二是对节目的串联。她善于用恰到好处的语言,让嘉宾打开心扉,分享最真实的故事和情感。

以节目第一季中与俞敏洪的对话为例。当谈到失败和痛苦时,董卿用了一段充满哲理的话:“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既被尊重,也被超越。”这句话不仅安慰了俞敏洪,也让所有经历过挫折的观众找到了共鸣。她没有简单地安慰,而是用一种平等而温暖的态度,引导嘉宾和观众一起面对痛苦,这种语言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

02

文化的底蕴:引经据典中的诗意表达

董卿的语言艺术,离不开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节目中,她经常引用诗词歌赋,让对话充满诗意和哲理。比如在与斯琴高娃的对话中,她引用了《红楼梦》中的诗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斯琴高娃的人生智慧,也深化了节目的文化内涵。

03

专业的素养:掌控节奏与氛围的秘诀

作为一档访谈节目,如何掌控节奏和氛围是一大挑战。董卿通过精准的提问和适时的插话,让节目既不失庄重,又充满温情。她善于用幽默化解尴尬,用真诚打动人心。在与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对话时,她不仅全程跪地采访,体现对老者的尊重,更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让现场氛围既庄重又温馨。

04

语言的魅力:让文化传承更有温度

《朗读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董卿的语言艺术。她用语言搭建了一座桥,让嘉宾的故事与观众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她不仅是一位主持人,更是一位文化传播者。通过她的语言,观众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理解了阅读的意义。

董卿曾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而她自己,正是用语言艺术,让朗读和文化传承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暖。在当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董卿用她的语言魔法,让《朗读者》成为了一档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节目,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语言艺术的典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