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再发声:春节烟花政策有变!
央视再发声:春节烟花政策有变!
随着春节临近,央视再次就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发声,这是近期内第五次相关报道。在环保与安全压力下,多地开始调整政策,从“全面禁止”转向“有限制燃放”,这一变化引发广泛关注。
政策转向:多地“禁改限”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春节期间,广东、河南、辽宁、云南等地部分城市已明确可以限时、限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具体政策如下:
河南郑州: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至2月12日(正月十五)期间,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全天不限时,其他时间每日7时至23时可燃放。
辽宁丹东:1月22日至2月13日(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期间,每日8时至22时可燃放。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三天全天不限时。
广东东莞:除夕和正月初一全天可燃放,正月初二至十五期间每日6时至23时可燃放。
云南昆明:腊月二十至正月十五(1月19日至2月12日,共计25天)可燃放,但明确禁止在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等11类地点和区域燃放。
社会反响:支持与遗憾并存
这一政策调整引发网友热议。支持者认为,从“禁”到“限”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终于可以放鞭炮了,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一位网友留言道。但也有人表示遗憾,因为所在地区仍维持禁放政策,“看着别人家能放烟花,真是羡慕。”
历史与现实的平衡
我国燃放烟花爆竹的历史悠久,但近年来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不少地方出台了“禁放令”。此次多地将“禁止”改为“限制”,在确保安全和环境可承受的情况下,规定民众在特定时段和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得到了不少群众的好评。
这一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智慧:既尊重传统习俗,满足民众的情感需求,又兼顾安全和环保考量。正如一位市民所说:“从‘禁’到‘限’,一字之差,规定燃放烟花爆竹时间和范围,是在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安全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也传递出了城市管理者对传统习俗和市民情感需求的充分尊重。”
安全环保仍是重中之重
虽然政策有所放宽,但安全和环保问题不容忽视。各地在政策中都强调了燃放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同时禁止在特定场所燃放。此外,选购和燃放烟花爆竹时需谨慎,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C、D类安全产品
-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 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燃放
- 避免在禁放区域和时段燃放
央视的多次发声,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关注与尊重,同时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这个春节,你期待看到漫天烟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