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后,博物馆里的年味儿大赏
春节申遗后,博物馆里的年味儿大赏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二十四节气”之后,又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登上世界舞台。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特色展览,让观众在浓郁的年味儿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多家博物馆联动,打造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推出特色展览和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春节的魅力。国家博物馆举办《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通过各类寓意吉祥的文物和空间布景,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现场人头攒动,观众或细赏文物,或驻足拍照,共同庆贺“四海一堂春”。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推出《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通过丰富的展品展现蛇年生肖文化。中国园林博物馆则举办《“水陆同行这亿年”生肖展》,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蛇年文化。恭王府博物馆推出《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展示传统年画艺术的魅力。
此外,北京多家博物馆还推出各类主题活动,如北京民俗博物馆的“第二十四届北京民俗文化节”、北京天文馆的“天文馆里过大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相约太学 恭迎新春”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重庆:三峡博物馆推出蛇年生肖文物展
1月14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蛇年生肖文物展正式开展。展览精选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为市民游客呈上一场“金蛇献瑞”的文化盛宴。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展现了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春节传统习俗的丰富内涵。
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神秘蛇境”特展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推出2025蛇年生肖特展“神秘蛇境”,展览从科学角度对蛇类进行全面剖析,并连接科学与文化艺术,带领观众从多维视角深入了解这一物种。展览分为“秘境蛇踪”“蜿蜒天下”“生存智慧”“与蛇共舞”4个部分,精选80件馆藏标本,包括古化石标本和现代蛇类标本,让观众直观了解这种动物的多样性。
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展现蛇文化魅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灵蛇献瑞——2025 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分为 “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幽幽蛇影”“蛇舞丰年”四个单元。展览通过北魏十二生肖铜镜、唐彩绘十二生肖俑等图片,呈现生肖信仰起源与传承,展现早期人类动物崇拜及生肖文化演变。同时,展览还通过眼镜王蛇骨骼标本、原矛头蝮标本等藏品,解读蛇的分类、特征与习性,凸显其生态意义。
这些展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这一节日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我们更应珍视节日中的文化精髓,让春节焕发出更深远的意义。”
博物馆里的这些展览,正是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精心设计的展陈方式,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春节文化的深厚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