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在家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这些方法很实用
博士后在家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这些方法很实用
博士后在家工作期间,面临着独特的心理压力挑战。根据研究显示,超过70%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在家工作时感到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科研任务的繁重,还来自于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需要同时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多重角色压力。
压力源分析
科研压力:博士后阶段是科研生涯的关键时期,需要完成高质量的研究任务。在家工作虽然提供了更灵活的时间安排,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干扰和分心,使得科研效率难以保证。
生活与工作界限模糊:家既是工作场所又是生活空间,这种双重属性使得博士后很难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划清界限。许多博士后反映,他们经常在非工作时间处理工作邮件,甚至在周末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工作。
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博士后阶段是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面临着是否能获得教职或进入理想研究机构的压力。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们的焦虑感。
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的冲突:对于有家庭的博士后来说,需要同时扮演父母、配偶和研究者的角色。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心理健康管理方法
设立独立的工作区域:尽量将工作与休閒的空間區隔開來,例如,工作只在書房進行,客廳與臥房等其他地方就屬於放鬆空間,環境上的區辨有有助於我們心境上的轉換。習慣後,到了書房等工作區域,我們會自動切換成「工作模式」,而離開工作區便能自然放鬆。專屬的工作區也不一定要是一個獨立的房間,特定的桌子、特定的房間角落,即可提供足夠的視覺提示。
保持规律的上下班时间:除非是工作性质需要随时on call,否则在家工作最好还是遵循平時的上下班時間。許多在家工作者會發現自己工作時間,比起打卡上下班時更長7,多少是因為少了下班打卡、通勤回家的動作,心理上較難完全切換成「下班模式」,即使已經超時工作,可能還是覺得自己只是回封郵件、看個資料而已,不會造成太多疲勞,但長期下來,一直讓腦袋待在工作狀態卻有可能導致慢性疲勞、影響日後效率與工作動力。
不在空闲时间使用工作设备:设定一个明确的“下班”时间,下班后不再查看工作邮件或处理工作相关事务。可以将工作用的电脑放在工作区域,下班后尽量避免进入该区域。
进行户外散步或运动: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户外散步或简单的运动,如瑜伽、慢跑等,有助于身心放松。
提前规划下班后的休闲活动:下班后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帮助自己从工作状态中抽离出来,享受生活的乐趣。
真实案例分享
一位在读博士后分享了她的经历:“我发现自己在家工作时总是无法完全放松,即使在休息时间也会不自觉地查看工作邮件。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感到焦虑和失眠。后来,我尝试每天设定固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空间,逐渐地,我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节奏。”
另一位博士后则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找到了缓解压力的方法:“我曾经觉得自己无法摆脱这种持续的焦虑状态,直到我开始定期接受心理咨询。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了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新方法。”
结语
博士后在家保持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努力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空间规划和情绪调节,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要认识到寻求专业帮助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适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