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河南相继曝出黄曲霉毒素超标!你的玉米还敢吃吗?
韩国、河南相继曝出黄曲霉毒素超标!你的玉米还敢吃吗?
近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宣布WOONONG食品生产的Rice Peanut产品因总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召回。无独有偶,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多批次花生制品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抽检结果。这些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黄曲霉毒素是已知真菌毒素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空气中,特别容易侵染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专家提醒,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最高,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尽量减少摄入风险。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黄曲霉毒素被列为I类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只需要1毫克,就可以诱发人体癌细胞病变;当人体一次性摄入20毫克,就可以致死。1毫克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片指甲盖的千分之一。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强烈的致癌性,还在于其“三致”特性:致突变、致癌、致畸性。它能使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生。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状。
如何判断和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具有隐蔽性,不易被肉眼发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和预防:
外观检查:受污染的玉米可能呈现棕色、灰点、黄绿色或黄褐色等异常斑点。观察玉米胚部是否有黑色或深灰色区域,这可能是霉变迹象。
气味辨别:发霉的玉米常伴有腐败或霉味,这种刺鼻气味是明显的警示信号。
专业检测: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专业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定量毒素含量。
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在于合理储存食物。将粮食、坚果等存放在干燥、通风且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在食品加工和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毒素。例如,挑选霉粒法、食盐爆锅法、紫外线照射去毒法等。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
我国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有严格的标准。根据第13/2016号行政法规《食品中真菌毒素最高限量》,花生油、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μg/kg,其他植物油脂的限量为10μg/kg。食品监管部门会定期对市售食品进行抽检,一旦发现超标产品,会立即采取召回措施。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同时,要注意食品的储存条件,避免高温潮湿环境,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监管措施,我们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正确的食品储存和处理方法,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