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把肺养好是关键,秋季必须补一补,冬天才能健康过
立秋把肺养好是关键,秋季必须补一补,冬天才能健康过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在这个重要的节气转换时期,如何做好养生保健,为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立秋时节的养生要点,帮助您科学调理身体,迎接秋季的到来。
“秋风拂雨掠南楼,一夕新凉知立秋。”转瞬之际,明天就是立秋了。自立秋起,气温渐次回落,然夏日之余温尚存,昼夜温差颇大,此时节,宜格外留意天时之变。
秋季主“收”,养生之道亦以“收”为核心,当随时节之变迁,调整饮食起居,悉心保养身心。
立秋怎样养生?
1.滋养阴津,润肺去燥
秋风起,燥气盛,易耗人体津液,导致口干、唇裂、鼻干、咽干以及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不适。故需注重润燥、养阴、润肺。
建议:适量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制品等滋润食物,以益胃生津,促进健康。同时,多饮水、粥品、豆浆,并增加萝卜、莲藕、荸荠、梨等食物的摄入,以润肺生津。
- 清热润燥的粗粮杂豆: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 时令蔬果:萝卜、绿叶蔬菜、莲藕、芋头、南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
- 滋阴润燥的肉类:如鸭肉、河鱼、河虾等,均为佳选。
2.立秋养肺,需记3点
- 养肺黄金时段:上午7点~9点,此时肺脏功能最旺,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能有效强健肺功能。
- 简易养肺法:一杯温开水,秋季养肺重在“润”,可直接吸入水蒸气以滋润肺脏。方法简便: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吸入蒸汽,每次约10分钟,早晚各一次。同时,确保每日饮水量达2000毫升。
- 经济养肺法:开怀大笑,大笑时身体能吸收更多氧气,促进血液循环,使每个细胞得到充分氧气滋养。可尝试伸展双臂,深呼吸,或快速吸气后缓慢呼出,以延长肺部气体交换时间。
3.立秋养生,需避5事
- 忌食辛辣:减少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摄入,以免加重秋燥,对肺不利。可多食莲藕、荸荠、百合、银耳等,以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 适度运动:秋季宜养阴,选择早晚锻炼,如太极、散步等平缓项目,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中暑。
- 避免湿发入眠:夏末秋初,头发未干时入睡易导致寒气侵袭,引发感冒,尤其对老年人不利,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 早睡早起:立秋后应调整作息,早睡以养精蓄锐,早起则肺气得以舒展。
- 慎吹凉风:秋季应避免过度贪凉,特别是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建议晚间泡脚,以助散热入眠。
4.立秋按摩3穴,养生有道
- 列缺穴:润肺养喉,常按可缓解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发紧等症状,对慢性咽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 按摩方法:两手张开呈八字形,虎口相扣,食指轻搭于另一手手腕,沿桡骨方向触摸至裂缝处即是。每日早晚掐按一次,每次约3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 合谷穴:缓解便秘,秋季干燥,按揉此穴可助缓解轻度便秘。
- 按摩方法:并拢手指,拇指内收,肌肉最高点即为合谷穴。从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按压,每次30~40次,一紧一松,早晚各一次。
- 迎香穴: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点揉此穴可清热散风、宣通鼻窍。
- 按摩方法: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处。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用中指指尖点按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穴位发酸、发胀、发热为度。每日早晚各按一次,每次约3分钟。
5.少吃西瓜多吃豆,贴秋膘需谨慎
西瓜虽为消暑佳品,但立秋后应减少食用,以免伤及脾胃。豆类则具健脾利湿之效,适宜此时食用,如三豆汤(绿豆清热解毒、红小豆利水消肿、黑豆健脾补肾),既能清热解毒,又健脾利湿。
贴秋膘需因人而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不宜;肥胖、营养过剩及三高人群不宜;形体偏瘦、食欲不佳者适宜;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者可适当贴秋膘。
素食亦能贴秋膘:选择高蛋白素食,如豆类、菌类,豆制品不仅含优质蛋白,还有豆固醇,可降血脂,肾病患者可根据肾小球过滤率适量食用;奶制品、蛋类也是中老年人贴秋膘的好选择,富含蛋白质,适宜进补。
立秋养生推荐一个食疗方
鉴于今年湿气尤重,立秋时节推荐滋补的汽锅鸡,如黄精党参汽锅鸡。
原料:九蒸九制黄精50克,党参30克,红枣3枚,枸杞子适量,母鸡500克,姜适量。
做法:将所有原料一同置于汽锅中(若无汽锅,普通蒸锅亦可)蒸熟。枸杞子建议在起锅前加入,以保持其鲜美与营养。
功效:此道佳肴具有补血、补虚、养脾胃之多重功效。
黄精与人参、灵芝、茯神并列为中医四大仙药。它具备抗疲劳、抗氧化、抗病毒、延缓衰老、止血及提高免疫力等多重功效。黄精之补益,能作用于所有脏腑,补五劳七伤。而经过九蒸九晒的黄精,其功效成分得以转化,方能尽显其妙处。
党参古人称之为“小人参”,常作为人参的替代品使用。党参之作用与人参相近,但力量更为温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健脾而不燥、润肺而不凉。无论男女老少,体虚之孩童,皆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