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70 80年代的宣传画,放到现在一点也不过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70 80年代的宣传画,放到现在一点也不过时!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4/10/276037_1144509647.shtml

回不去的童年,抹不掉的记忆。20世纪60、70、80年代的宣传画,作为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些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宣传画,如今看来依然充满魅力,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年的经典画面。

上世纪60、70、80年代,街道墙上的宣传画几乎是街头巷尾最亮眼的色彩。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那些画就是人们一部分新闻窗口、生活指南和精神鼓励。

看着这些画长大的我们,可能早已忘了它们的样子,但它们却深深镌刻在那段岁月里。

宣传画为何重要?

宣传画不是摆设,它是真正“说话”的。那时候,国家政策、社会动员靠什么传递?大喇叭、广播站和大街小巷墙上的画。

对于招贴画在宣传中的作用,恩格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招贴(画)可以把每条街的拐角变为一张大报纸,过路的工人能从中得悉当天的事件和这些事件的意义,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及这些观点的反对意见。他们能在这里同时遇到不同阶级和不同见解的人,跟这些人讨论招贴的内容;简而言之,招贴对于工人来说同时既是报纸,又是俱乐部,并且这一切都是不要花费分文的。”

“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好政策”,哪怕不识字的老人,也能从画里的内容看出个大概。画里的人笑得灿烂,手里拿着丰收的果实,那就是勤劳奋斗,生活就会变好。

宣传画有话说

墙面宣传画分很多种,但不管哪种,总有一句直击人心的标语。政治宣传画的人物形象通常以男性为主,文艺宣传画的人物形象通常以女性为主,以宣传社会公德为主题的宣传画则往往以少年儿童为主要人物形象。

农业类

农村最常见的标语莫过于“农业学大寨”、“劳动光荣”。画面一边是田地,一边是高产的农作物,有时还会配上拖拉机和戴草帽的农民。



计划生育类

城乡最常见的应该是“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墙上的画通常是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三个人笑得和乐融融。还有一句,“少生孩子多种树”,背景就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意思再明确不过:孩子少了,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教育类

最经典的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校外的墙上、村头的黑板报上总少不了这句话。画里通常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和一个短发小男孩,捧着书在灯下刻苦读书。这句标语成了多少父母的口头禅——每次孩子玩疯了,总会被这一句话拉回来。

改革开放类

城市里的墙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度刷屏。它背后是工厂流水线的飞速运转,也是城市人“朝八晚五”的努力。

那会只要有新画开始绘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去看看,讨论画里的内容。那会每个村里都有几个能人,既能写这种大字,如印刷般,还能绘画。

在城市里,工人上下班时也能看到到处的标语,要不是安全警示,或者就是促生产提效率。这些都是时代的镜子,记忆的符号。

如今,墙面这类的宣传画逐渐少了,但在新农村建设上还能看到一些更时髦的画面。

那个时代的标语扔长存于我们的记忆里。它们是那个时代的“朋友圈封面”,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直观的画面,把国家的声音传到每个人的心里。

你还记得小时候家乡墙上的宣传画吗?那句让你印象深刻的标语是什么?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