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热潮涌动,假日经济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春节消费热潮涌动,假日经济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春节,一场长达8天的超长假期,让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火爆景象。从除夕到初七,全国上下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购物、聚餐、旅游、观影,尽情享受着节日的欢乐。
政策加码,消费市场迎“开门红”
为激发节日消费活力,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浙江省宁波市率先推出2亿元新春消费券,重点支持汽车、餐饮和商超等行业。同时,中央财政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接续。此外,各地还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传统与新兴消费齐发力
餐饮消费重现“一桌难求”
春节期间,餐饮业迎来了久违的繁荣景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新雅粤菜馆从小年夜就热闹非凡,除夕夜更是出现了91桌年夜饭同时开席的壮观场面。据统计,从小年夜开始,预订量同比去年上升30%。在线上平台,叮咚买菜的鲜活水产、肉类、水果礼盒等商品销售量大增,猪肉类商品整体销售更是增长了2倍。
文旅市场再现“人从众”景象
大年初三,山西省晋城市大阳古镇明清老街上人头攒动,吆喝叫卖声、民俗社火展演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据统计,大年初一当天,古镇游客人数超过5万人,初三预计达到3万人以上。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三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杭州、哈尔滨、昆明等热门城市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逛灯会庙会成为体验年俗的重头戏,春节前三日全国“灯会”“庙会”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17%。
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非遗游: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游客对于“追着非遗过大年”热情高涨。出行服务平台上“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大幅上升,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西北社火等民俗活动,以及簪花、扎染、剪纸、宣纸、漆扇等手工技艺均是热门体验项目。
定制服装:在这个春节,各地涌现出大批定制服装的消费者。抖音平台上“本命年穿搭”话题获得4600多万次讨论,相关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07%,165款单品成交额破百万元。在浙江杭州的一家新中式服装定制店内,不少年轻顾客正在试穿、挑选。
智能产品: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成为热门年货。除夕当天,太原市民李女士趁着国补政策,以近300元的优惠价格为父亲购买了一款智能手表。据统计,春节前三天,天猫平台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
春节消费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节消费的火爆景象,不仅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更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2025年春节,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延续和强化。
从传统消费到新兴消费,从线下购物到线上交易,从实物消费到服务消费,春节消费正在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更为全年消费市场的持续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必将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