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能否用贺岁电影拯救春晚?
冯小刚能否用贺岁电影拯救春晚?
2025年央视春晚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冯小刚。作为中国贺岁电影的开创者,这位首次执掌春晚的“外来”导演,能否用他独特的风格为这个陪伴中国人30多年的晚会注入新的活力?
从贺岁片到春晚:冯小刚的“欢喜”基因
冯小刚与春晚的渊源,或许可以从他的贺岁电影中找到答案。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1999年的《没完没了》,冯小刚用三部曲开创了中国贺岁电影的先河。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出他对“欢乐”二字的深刻理解。
《没完没了》中,葛优饰演的司机韩冬与傅彪饰演的旅行社老板阮大伟之间,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讨债记”。这部电影不仅票房大卖,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冯小刚在轻松幽默中蕴含深意的创作能力。这种既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引发思考的风格,正是春晚所急需的。
相声小品界的“隐形高手”
在冯小刚的电影中,语言艺术始终占据重要位置。《甲方乙方》通过一系列小品式的情景剧,展现了他对语言节奏和幽默感的精准把握。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敏感度,让他在创作语言类节目时游刃有余。
冯小刚的电影中常常出现一些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台词。比如《大腕》中那句经典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既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种既接地气又不失格调的表达方式,正是春晚语言类节目所缺乏的。
改革春晚:冯小刚的三大利器
面对近年来观众对春晚的吐槽,冯小刚能否力挽狂澜?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他至少有三张“王牌”:
去政治化,重娱乐性:冯小刚的电影从不回避社会现实,但他的批判总是以一种温和而幽默的方式呈现。这种“寓庄于谐”的手法,或许能改变春晚过于说教的倾向。
贴近生活,关注小人物:无论是《甲方乙方》中的普通市民,还是《没完没了》中的底层司机,冯小刚的镜头始终对准小人物。这种关注普通人生活的视角,能让春晚更接地气。
创新语言类节目:作为第一个非央视系统的导演,冯小刚没有春晚的“历史包袱”。他可以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为语言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期待:一场真正的“人民的春晚”
冯小刚曾说过:“电影是大众的艺术,不是精英的艺术。”这种理念与春晚“人民的春晚”的定位不谋而合。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冯小刚的执导下,2025年的春晚能真正成为一台“人民的春晚”——既有欢声笑语,又有温情脉脉;既能娱乐大众,又能传递正能量。
当然,我们也应该给这位首次执导春晚的导演一些宽容。毕竟,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无论如何,冯小刚的加入,无疑为春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位贺岁电影之王,能否为春晚带来一场真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