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背后的法律真相揭秘
东京审判背后的法律真相揭秘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对日本战犯进行的重要司法程序,其法律依据和历史意义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分析东京审判的法律基础,驳斥日本右翼的错误观点,揭示东京审判的历史真相。
东京审判的背景与法律依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命令及盟国最高司令官之所有命令立即予以实施。”这一公告为盟国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结束战争。投降书明确表示:“日本国政府及日本国天皇允保必当遵守波茨坦公告之条款。”这一文件进一步强化了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合法性。
1946年1月19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职责与权力范围。同日,颁布《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特别通告》,于东京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庭由11名法官组成,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同盟国,审判程序严格遵循英美法治原则,给予被告充分的自我辩护权。
东京审判的主要内容与结果
1946年4月2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接受盟国最高统帅部国际检察局对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起诉,于5月3日展开审判程序。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审理,法庭最终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木户幸一等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名甲级战犯分别被判处20年和7年有期徒刑。另有3名甲级战犯因健康状况免予追究。
东京审判从法律的角度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中国、东南亚诸国和美英等国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通过审判日本主要战犯,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暴行。东京审判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将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学术界对东京审判的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指出,东京审判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留下档案文献最为浩瀚的审判,为人类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表示,东京审判的遵循的法律原则今天仍然有效,对东京审判的研究不仅还原历史真相,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茨城大学荒井信一教授认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伤害,东京审判对于了解这段历史,解决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表示,反思人类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东京审判研究,要让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包括日本年轻一代,了解这一段历史,了解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驳斥日本右翼的质疑
尽管东京审判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肯定,但日本右翼势力一直试图抹黑这一历史事件。部分日本右翼质疑东京审判的正义性,认为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不当审判”。然而,这种观点缺乏事实依据。
远东军事法庭虽然确实是由战胜国组成,但并非“战胜者裁决战败者”,更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报复。法庭的设立以及对战争罪、反和平罪的控告也符合既有国际习惯法的法理依据,在审判过程中,无论是检察官还是法官,都严格遵循法理法律的规定,控辩双方的权利尤其是被告方的权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审判中举证质证都极其严格,定罪和量刑都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即使明知被告罪行深重,但如果没有大量具体的证人、证言、材料,也不予以定罪。
例如,德国的忏悔和道歉针对的都是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虐杀行为,“并不是针对自己的战争行为”,指责中国拿德国的例子来说“日本没有反省”不靠谱。尾形武寿的这一逻辑显然与德国对战争深刻反思的实际情形相悖。
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
东京审判不仅是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更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它确认了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将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这一判决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先例,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深远影响。
东京审判的法律意义重大,它将人们对日本侵略历史和东京审判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有利于反思人类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历史和原因,彰显了人类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通过东京审判研究,要让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包括日本年轻一代,了解这一段历史,了解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东京审判不仅重现了人类法律文明发展的正道,而且对现实世界政治和法律生活也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