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调整,机构:向上趋势不改
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调整,机构:向上趋势不改
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未能迎来期待中的“开门红”。上证指数失守3300点,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两市成交额达13965亿元但资金净流出超870亿元。然而,在市场短期调整的背后,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A股有望延续震荡向上走势,投资者可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首个交易日市场表现低迷
1月2日,A股三大指数大幅低开。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262.56点,下跌2.66%;深证成指报收10088.06点,下跌3.14%;创业板指报收2060.44点,跌幅达3.79%。两市成交额为1396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508亿元,但大盘资金净流出超870亿元。
个股方面呈现明显的跌多涨少态势,仅有925只股票上涨,而下跌个股高达4383只。其中,67只个股涨停,32只个股跌停。板块表现分化明显,零售、预制菜、旅游及酒店、贵金属、社区团购等消费相关板块逆势上涨,而保险、证券、航空航天、半导体、军工装备等板块则跌幅居前。
机构看好2025年A股市场前景
尽管首个交易日表现不佳,但多家机构对2025年A股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银河证券指出,影响A股中期趋势的根本是国内基本面及预期管理,当前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健,政策可能偏积极,市场在流动性整体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后续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加强。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个人投资者依然是A股未来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新工具互换便利(SFISF)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望为A股带来约4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综合一、二级市场测算,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资金接力入场,A股市场将维持较为稳定的资金净流入状态。
市场机遇与投资策略
瑞银证券预计,A股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长将从2024年的1%提升至2025年的6%。无风险利率下降、更明确的财政政策支持、强劲的个人投资者净流入以及“耐心资本”入市等因素,有望推动市场估值上行。
从投资主题来看,机构普遍建议关注以下方向:
政策宽松受益者:建材、家电、机械等行业的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于更为显性的政策支持、货币和信贷持续宽松以及房地产政策放松。
自主可控加速:科技硬件与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并购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科技相关行业、传统行业以及国企可通过并购探索新的增长机遇。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改革:低市净率和高股息收益率标的值得关注。
科技与消费成投资主线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基金公司普遍看好“消费+科技”两大主线。中欧基金建议关注餐饮、旅游及乳制品、服装等大众消费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AI应用和硬件、机器人等科技行业。
永赢基金建议关注三大方向:成长科技(电子、通信、计算机、国防军工)、经济修复之通胀改善(汽车、家电、有色、建材、化工)、经济修复之地产链(地产及下游装饰、家电、家居)。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神爱前认为,顺周期核心资产、核心消费、人工智能、国产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和新能源等领域都具备投资机会。银河基金研究部总监王丝语则看好AI硬件与应用端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优秀制造业和自主可控方向。
把握投资节奏
在投资策略上,海富通基金基金经理周雪军建议采用哑铃策略,超配低估值高股息与科技成长。同时,逐步加大关注与经济顺周期修复相关的泛消费、周期制造等方向。
景顺长城首席资产配置官王勇则建议重点关注AI应用和硬件创新以及自主可控等相关领域,同时关注消费、医药、新能源、光伏等行业困境反转带来的投资机会。此外,高股息、高红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较为确定,可作为稳健组合的底仓或阶段性持有。
总体来看,虽然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表现不佳,但机构普遍对全年市场持乐观态度。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科技、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同时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资金流向,把握投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