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抗战老兵讲述重庆大轰炸: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92岁抗战老兵讲述重庆大轰炸: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我叫侯候,今年92岁了。1940年到1941年,我亲眼见证了重庆大轰炸的惨烈场景。那时候我才10多岁,但那些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宜宾市黄桷庄小学的教室里,这位满头银发的老英雄,用颤抖的声音,向孩子们讲述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燃烧弹下的炼狱
“那时候,日本鬼子的飞机天天在天上飞,投下的炸弹像下雨一样。最可怕的是那种燃烧弹,一落地就燃起熊熊大火,根本扑不灭。”
侯候老人回忆道,1940年8月19日,那是他永生难忘的一天。那天,日军出动了超过140架飞机,对重庆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他们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这种弹药专门针对重庆多竹木结构的房屋,一旦点燃就很难扑灭。
“我亲眼看到,整个街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火焰高达十几米,烧得人根本无法靠近。那些凝固汽油弹,一旦沾到身上,就会粘在皮肤上持续燃烧,根本无法扑灭。很多人被活活烧死,惨叫声、呼救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火海和浓烟中。”
六五大隧道惨案
“最惨的是1941年6月5日的那次轰炸,那天晚上,日机分三批来袭,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深夜。当时,我们全家都躲进了十八梯的大隧道。那个防空洞本来只能容纳5000人,但那天涌进了上万人。”
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和严重缺氧,洞内的人开始出现头晕、呕吐等现象。更糟糕的是,防护团奉命不准人们在紧急警报没有解除之前出洞,将洞门从外上锁。洞内的人想出来换气,拼命往外挤,而洞口的人为了躲避轰炸又拼命往洞内钻,人群拥挤中纷纷跌倒,互相踩踏,加之空气缺乏,呼吸困难,又发生窒息,导致死伤。
“我亲眼看到,人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根本动弹不得。空气越来越稀薄,很多人开始昏迷。我眼睁睁看着我的邻居,一个年轻的妈妈,她怀里的孩子还在哭,但没过多久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据史料记载,那场惨案导致至少992人死亡,151人重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轰炸导致间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
越炸越强的重庆精神
“虽然日本鬼子的轰炸很可怕,但我们重庆人从没被吓倒过。每次警报一解除,大家就立刻开始自救互救,清理废墟,重建家园。”
在防空洞里,重庆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乐观精神。他们不仅在洞里坚持生活,还继续生产军需民用物资,甚至在防空洞里参加高考。
“那时候,我们常说一句话:‘愈炸愈强’。这是刻在我们重庆人骨子里的精神,也是我们最终能够战胜侵略者的力量源泉。”
如今,92岁的侯候老人,站在黄桷庄小学的讲台上,用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那份“愈炸愈强”的重庆精神。
“孩子们,历史不能忘记,和平来之不易。我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不再受人欺负。”老人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孩子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堂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历史,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珍贵,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