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车娜姆:行走的中国民族文化传播使者
杨二车娜姆:行走的中国民族文化传播使者
联系到杨二车娜姆的当天,她刚刚受阿联酋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邀请,参加完中阿建交四十周年暨首届全球女性幸福力峰会。她作为唯一一个来自女儿国、母系社会的歌手、作家,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女性力量故事,广受好评。
近期,“质疑杨二车娜姆,理解杨二车娜姆,成为杨二车娜姆”成为网络热梗。这源于早先杨二车娜姆在一档音乐选拔节目中担任评委时的表现,言语犀利、造型前卫,这让她在当时成为了焦点。而数十年后,这一幕再次被网友翻出并表示,她肆意洒脱的精神状态,领先当下二十年!
也有不少人发现,当年风头无两的杨二车娜姆,近些年似乎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她又去做了什么?《丝路文明》杂志专访到了杨二车娜姆本人,深度对话她和她“沉寂的时光”。
女儿国走出的“吉普赛女郎”
杨二车娜姆的家乡泸沽湖,横跨两省,分属于云南和四川交界之处,因此也分为云南景区和四川景区,进入景区后两省通行自由。在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中,泸沽湖是独一无二的,犹如一颗高原明珠,镶嵌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
由于路途遥远,泸沽湖长期与外界隔绝,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制度,还有“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因此,泸沽湖被誉为“东方女儿国”,这也给这块高原宝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1983年,一位来自泸沽湖的摩梭女孩杨二车娜姆,抱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跟着马帮走了七天七夜,去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歌手大赛。正是这次契机,让她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多姿多彩,也让她决定离开泸沽湖,去远方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踏着梦想,她一路从上海音乐学院走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从选秀节目评委走向国际文化传播使者。
时至今日,杨二车娜姆依然行走在外,迪拜、卡塔尔、摩洛哥、突尼斯、埃及……足迹遍布多国。“当年我走出大山、走出女儿国,并不是想要找一个地方停留,而是想既然出来了,自己又那么好奇和向往,那不如把这个世界看一遍。”杨二车娜姆坦言,自己是“五星级”的吉普赛女郎,顺着行走的足迹,也希望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传递给全世界,而她也成为了“行走的中国民族文化传播使者”。
尽管行走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杨二车娜姆却认为极度浪漫,并坦言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喝杯咖啡、点燃一根藏香,或起身行走,或拿起纸笔静静记录。”娜姆表示,行走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看起来飘忽不定,但自身内心非常忠诚,无论是常去的餐馆,还是超市,认准了就会一直去,而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早已是从一而终地向往。
不断行走也是一种生活
台湾作家三毛是杨二车娜姆的精神榜样,也曾被她称为“摇钱树”。“大学时,我学习汉语比较慢,当我第一次看到三毛的书,才知道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生活,立刻就激发了我想要往外走的一种天赋。也是通过她的书我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第一次知道撒哈拉沙漠,第一次知道行走也是一种生活方法。”杨二车娜姆介绍,那时,整个学校只有一本三毛的书,靠大家手抄来传阅。
这也让思维跳跃的杨二车娜姆嗅到了“商机”。“我在宿舍里借了个遍,最后凑到了75块钱,从上海跑到北京去买三毛全套的书,一路上紧张的心快要跳出来,生怕买不到,我该愁钱什么时候才能还回去了。所幸,最后还是被我买到了。”回到学校后的娜姆,开启了租书的“生意”,一次三块,关系好的一块,赚回来的钱够她买书,剩余一点还能买饭票了。
时至今日,也还有很多人不断谈及杨二车娜姆与三毛的相似。“我肯定和她是不一样的,三毛的汉语功底非常好,文学积累丰厚,对古诗、绘画都非常有造诣,而且她的家庭也足够支撑她去看世界。自己则是一边行走,一边打工,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中。”娜姆表示,三毛的书一直会放在自己的枕边,走到哪儿也会觉得有她的陪伴。
三毛的逝世让杨二车娜姆无比遗憾。一起采蘑菇、打柴、划船……她有很多关于有意义的事情想跟三毛一起做,而遗憾的结局也让娜姆知晓宿命。她坦言,人生有时候也要学会拐个弯生活,每一道弯的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这番言语也让我们足以见她的豁达与开朗。
游历有时候很辛苦,但对于杨二车娜姆来说,无论身处高级酒店还是山洞帐篷,都能采上一枝花、点燃藏香,便是她富饶内心的写照。娜姆称,如果非要说跟三毛的相似之处,可能在贫瘠的现实世界,也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让沉寂生活更加鲜活的能力,在平凡的生活追求真正的美,而这也是人类最为生动的期许。
当年的三毛,独自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的撒哈拉沙漠深处,为读者描绘了一副奇妙的大漠画卷。追寻着三毛的足迹,杨二车娜姆在撒哈拉沙漠深处的达赫拉,以天地为舞台,骆驼为观众,歌唱了一曲又一曲家乡的曲目,这一刻,属于她的撒哈拉故事跃然纸上。
文化交流不是单向输出
一本《走出女儿国》,是摩梭人杨二车娜姆走出深山、闯荡世界的自述。而这本书,也让泸沽湖声名鹊起,不仅带火了泸沽湖的旅游,更让全球更多地方的人开始为摩梭文化着迷。杨二车娜姆认为,摩梭文化不仅仅是主观文化,更是对于人类的婚姻提出了思考。这也是这本书能够风靡一时,最为核心的价值。
她有着多重身份,歌手、作家、模特、文化大使……对于如何称呼,她表现得很淡然。“其实,别人怎么定义我比较无所谓,我也不是很在乎这些称谓,最主要的是我做的事情对这个世界有没有营养,或者是价值,这是我比较关注的。”娜姆介绍,在遥远的国度,当一点点给身边人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美食等等,看到倾听者的眼睛发亮的时候,这就是最大的欣慰。
如果非要有一个称谓,她更愿意用“一带一路”民间文化传播大使来定义自己。行走至摩洛哥时,杨二车娜姆曾自费前往摩洛哥音乐学院教学学生唱中文歌曲,还号召她的粉丝为学院捐赠中国制造的电脑。这段经历,被她写入了随笔游记《白月亮——一个人在月光下行走》一书中。书中不仅记录了她行走在阿联酋、黎巴嫩、伊朗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见闻和体会,更用“中间人”的视角,解读文化之美及差异。
每个人都会有与生俱来的气场,行走在国外的杨二车娜姆,始终让自己释放干净、善良、柔和的气场。“我的微笑是干净的,所以大家也愿意接近我、帮助我、聆听我,而我也能听到他们发自内心分享的故事。”行走在外,娜姆认为遵守礼仪是第一要义,而几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地行走和传播民族文化,也是自己被赋予的使命。
讲述民族的故事,仿佛是杨二车娜姆自带的天赋。“其实我最早就是从大山走出来,大家对摩梭人、母系氏族、对我充满了好奇,我就不厌其烦地讲,到现在早已成为了习惯。”杨二车娜姆随和、善于讲述和倾听的性格总让她收获颇多,对她来说,文化传播犹如打乒乓球,要有来有往。文化交流不是单向输出,讲好自己的故事,也要倾听和讲好别人的故事,这才是文化交融的魅力所在。
如今的泸沽湖,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摩梭文化,成为了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上最为耀眼的明珠。2023年,四川泸沽湖景区接待游客45.3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119.83万元,旅游收入2.35亿元。而丽江泸沽湖景区,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从宁蒗方向进入泸沽湖游客数为7.54万人,门票收入突破451.41万元。
而杨二车娜姆最为得意的,也是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听过自己的故事或讲座后,真正去实地了解和支持家乡泸沽湖的发展,这也让她更加坚定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她从心底为家乡的发展自豪和祝福。“每次回到家乡的路上,看见一辆辆汽车驶入我的家乡,去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而这,也验证了她曾将手印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时的那句评语,“很多艺术家用他们非凡的才华,改变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娜姆用了自己才华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杨二车娜姆花了七年时间,在泸沽湖建造了一座女性艺术博物馆。“在国际行走中我发现,女性的力量和声音越来越被关注,在中国唯一保留母系社会制度的泸沽湖,建立一座女性艺术博物馆恰如其分。馆内的作品都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女性艺术家免费捐赠的,她们理解我所做事情的意义,也理解我变卖财产,为这座博物馆竭尽心力的付出,而我也希望,在这里女性的声音更洪亮,智慧更闪耀。”杨二车娜姆介绍,这些女性艺术家,也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展示在中国,在泸沽湖“女儿国”感到自豪,她们也希望能够有一天亲自来到泸沽湖,真正感受这里的美景以及女性的力量。
在她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话:七年前的今天,我将一双从小在女儿国打猪草的手,印在了好莱坞大道上。今天,除了感叹时光飞逝以外,就用我这双印过手印礼的手,洗了一堆的杯子,擦干净了屋子里的灰尘,点了根德格的藏香。山里走出来的姑娘,脚踩在地上才是心安!
关于未来,杨二车娜姆想行走更多国家和地区,做有格调的文化传播使者。也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家乡有想法有能力的孩子走出来,见识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她还想为村子里建一间阅读室,正如她的期许,一步步踏实的前行,走向热爱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