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否挖穿地球?地底的深处到底有什么?
人类能否挖穿地球?地底的深处到底有什么?
"奋斗者"号,我们中国的载人潜水器,在2020年成功抵达世界最深之处--马里亚纳海沟。在不到两个月之内,连续刷新我国的载人潜水深度,10909米,从此成为中国人的新记录。
最深深度在10千米左右的马里亚纳海沟,无疑就是世界最深的地方,然而这并不是人类所能挖到的最深的地方—地下12326米。
其实早在上世纪,处于那个人们疯狂探索世界的时代,在逐渐对地球有所了解之后,人类就在好奇自己能不能把地球给挖穿了。
挖穿地球?这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十分滑稽可笑,且不说地球的深度何其深,就算能锲而不舍的往下挖,那么目前人类的科技条件能承担得起这个要求吗?
土中岩层的坚硬、地下岩浆的高温等等这些都是难以被我们所解决的问题,所以挖穿地球实为困难。
作为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所具备的平均半径也拥有6371千米之长,也就是6371000米。
在地球半径这个庞大数字面前,目前我们所能挖到的最深深度--12326米,可谓是根本就不算得上什么。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成为我们继续往下挖穿地球的绊脚石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我们先从地球的结构讲起,裸露在最外面的就是地壳,也就是我们人类以及万千植物动物所能直接接触到的地方。
那么地壳有多深呢?作为地球的最外层,他的平均深度有17千米,远远大于我们人类所能挖到的最深深度12千米。
但是,之所以说平均深度是17千米,就是因为地壳是一个很庞大的范围,而且他的深度也是不一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海洋和大陆之间的差别了。
海洋平均地壳深度为6千米,比较薄,而反之,陆地上的地壳深度则比较深了,平均深度将近是海洋地壳平均深度值的6倍,到了35千米。
而与此同时,地壳也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比如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高的高原,也是地壳运动挤压导致的结果。
喜马拉雅山脉已经是世界上高度的天花板了,但是他还在每年每年的长高,这也是地壳运动一个明显的体现。
在地壳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到地幔了,但是在这两个层面之间,有着一张网,也是分界线—莫霍界面。他的平均深度到达了地下33千米。
这一界面是我们研究、预估地震的一个重要的界面,他可以反射地震波,让地震波为我们所检测到。
接着往下走,我们就来到了地幔层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层流动体,这并不是什么水之类的液体,而是类似于岩浆的高温物体,这就是上地幔的软流层了。
在跨过这层深度为70000米到250000米的软流层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上地幔的其余部分了。
再往下就是地幔的下部分,也就是下地幔,这里的平均密度比上地幔还要高。
穿越深度在80千米到2900千米之间的地幔之后,我们就能看到地核了。在地幔和地核之间有一个分界叫古登堡界面。
所谓地核,顾名思义就是地球的核心,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而地核也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由液态物质组成的液态层,内层则是固态物质。
根据科学推测,这地球地核的温度为4000摄氏度到6000摄氏度。
根据上面的简单科普,我们不难发现想要达到挖穿地球的目标,可谓是困难重重。
首先就是最为直接的问题—钱的问题,我们在挖一口小小的水井的时候也会衡量得与失,利大于弊才会去挖。
那么在挖穿地球这个庞大目标前,资金问题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人力、物力无一不能不考虑进去。
再者,就是科技条件这一根本问题了,即使你有足够的钱,技术不行,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任何东西,科技就是其一。
地球的广阔深度、岩石圈层的硬度以及地球内部的高温,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科技条件才能助力我们去解决的,而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往下挖的基础。
科技在不断发展,从前飞入太空、蛟龙潜海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放在从前的社会条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今这已然成为现实,也就是说不可能也存在可能的一天。
所以基于万物的可知论,挖穿地球是可知的,只不过是目前的时机未到,社会各种条件未能达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