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史》首发:20年磨一剑,160万字述千年
《潮汕史》首发:20年磨一剑,160万字述千年
12月30日,备受瞩目的《潮汕史》在汕头正式首发。这部由知名学者黄挺教授历时20多年潜心研究的巨著,以近160万字的篇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潮汕地区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
新书发布盛况
首发式暨“侨批中的家国情怀和华侨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学术交流会在汕头隆重举行。活动由汕头市政协、汕头市委宣传部、广东人民出版社、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会、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参加。
学术力作的诞生
《潮汕史》全书共5册,近160万字,是一部系统研究潮汕地区历史发展的力作。该书对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
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春声高度评价了《潮汕史》的学术价值。他认为,这部著作具有高度的学术自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从潮汕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视角,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整体理解。
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黄少刚表示,《潮汕史》系统梳理了潮汕历史的脉络,浓缩了潮汕历史的精华,是讲述潮汕历史的一部精品。该书的出版,对于传承弘扬潮汕文化,增强潮汕历史文化的自强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汕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它涵盖了语言、戏曲、工艺、饮食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英歌舞被誉为“中华战舞”,潮汕工夫茶是联合国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潮汕菜更是三次被官方指定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唯一代表参与世博会,被誉为“国际上最好的中华料理”。
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
《潮汕史》的出版不仅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件大事,更对推动潮汕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汕头市政协主席邱奕辉表示,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汕头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当前,粤东四市已有4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132项省级非遗名录,29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潮汕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史》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潮汕地区系统性历史研究的空白,更为潮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不仅是潮汕人民的文化记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