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摆渡车政策引热议:免费门票后还需买票?
大明山摆渡车政策引热议:免费门票后还需买票?
近日,杭州大明山景区因免首道门票却要求游客购买摆渡车票的政策引发热议。一名男子徒步上山时被工作人员拦下并要求购票,此事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事件经过
5月20日,有游客发布视频称,在浙江杭州大明山风景区,自己步行进景区时被保安拦下,强制要求购买车票上山。视频中,该游客质疑:“大明山风景区,政府免了88元的门票,景区为何还要求买车票上山?”
景区回应
对此,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回应称,从2022年开始,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但保留了原有的景交车收费项目。游客需花费25元乘坐景交车到指定登山口,之后可自行选择徒步或坐索道上山。
景区工作人员解释,收取景交车费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景区管辖道路有3公里左右长,需坐景交车,主要是为了游客的安全考虑,因为主干道车辆来回通行,如果有游客自行走路,很危险。”
争议焦点
这一政策引发网友热议。支持者认为,景区出于安全考虑限制游客步行是合理的,尤其是在路况复杂的山区。反对者则质疑,既然大巴车可以通行,为何不允许游客步行,认为这是景区的隐形消费。
比较分析
事实上,类似的大明山景区这种“免门票+收摆渡车费”的模式,在国内多个景区都有实施。例如,广西崇左的德天瀑布、花山岩画等景区,都采取了类似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既体现了景区对游客安全的重视,也反映了景区运营成本的现实需求。
结论
从景区管理的角度看,确保游客安全是首要责任。在复杂的山区环境中,通过摆渡车统一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然而,这种控制必须基于清晰和合理的政策,并与游客进行充分沟通。从消费者权利的角度看,游客对于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应得到尊重。景区应明确告知游客哪些区域需要乘坐摆渡车,哪些区域可以步行,并且应该有明确的标示和解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在平衡安全与自由、公益与经营的复杂关系中,大明山景区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样本。如何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同时,又不损害游客的体验和权益,是每个景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