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多地中小学延迟开学
高温来袭!多地中小学延迟开学
2025年秋季开学前夕,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教育部门相继发布通知,宣布中小学延迟开学。这一罕见举措不仅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广泛讨论。
多地延迟开学,高温天气成“罪魁祸首”
8月下旬,四川成都、绵阳、宜宾等10余个市州相继发布通知,宣布因高温天气延迟开学。其中,成都市教育局通知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原定于8月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行课的时间延迟,具体开学时间将根据天气情况另行通知。绵阳市教体局也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
无独有偶,重庆、湖北、江西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重庆市教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研判,合理调整开学时间。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表示,将根据高温天气情况,适时调整开学时间。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也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
高温天气持续,校园防暑降温设施不足
此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据中国天气网报道,2024年是我国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防暑降温设施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
四川省人大代表徐丽在省两会上提出建议,将中小学校教室安装空调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她指出,去年夏天,高温天气导致全国多地中小学延迟开学,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徐丽代表的建议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网友留言表示支持,呼吁加快中小学空调普及。
延迟开学引发连锁反应
延迟开学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四川省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布通知,调整了期末考试和寒假时间。小学三至六年级、中学的期末考试时间推迟至2025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寒假从2025年1月18日开始,比原计划延迟一周。其他地区也纷纷调整教学安排,有的学校甚至将开学时间推迟至9月中旬。
应对气候变化,构建适应性教育环境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一方面,要加快校园防暑降温设施的建设,提高校园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完善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教学预案。
四川省人大代表徐丽建议,将中小学校教室安装空调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她指出,当前中小学空调的普及率仍不算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以眉山市各学校教室安装空调情况为例,幼儿园超85%、高中超70%,但义务教育阶段比例很低:初中仅26%、小学仅13%。这个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互联网上一检索,各地呼吁装空调的网友留言可谓俯拾皆是。
专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成为新常态。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一方面,要加快校园防暑降温设施的建设,提高校园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完善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教学预案。
此次多地因高温延迟开学事件,不仅暴露了校园基础设施的短板,也引发了对教育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如何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权益,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