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饼:从清朝宫廷贡品到现代非遗名点
太谷饼:从清朝宫廷贡品到现代非遗名点
太谷饼,这道源自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传统名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清朝年间,一位富贵人家的女眷对各种面饼都不满意,于是烧饼铺的老师傅特制了一种甜饼,得到了她的赞赏,并从此流传开来。作为晋商文化的代表之一,太谷饼不仅以其香酥可口、甜而不腻的口感征服了无数食客,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精湛工艺,匠心独运
太谷饼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首先,精选优质面粉和小磨香油作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的白糖、冰糖、蛋清和各种果料。和面时需掌握恰到好处的水温,揉面时则要达到“三光”的标准:面光、手光、案子光。成型时,将面团擀成中间鼓、四周薄的圆饼形状,表面撒上脱皮芝麻。最后,将饼坯放入特制的烤炉中,用文火慢慢烘烤至金黄色。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才能烘烤出色泽金黄、口感酥脆的太谷饼。
成品的太谷饼直径约11.65厘米,表皮呈茶黄色,芝麻仁均匀粘附。轻轻一咬,便能感受到饼皮的酥脆和内馅的绵软,那种甜中带着一丝丝咸的独特风味,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使得太谷饼在众多传统糕点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糕点之王”。
晋商文化,相得益彰
太谷饼的发展与晋商文化的繁荣密不可分。在晋商鼎盛时期,太谷饼作为山西特产,随着商队的足迹传播到全国各地。晋商们不仅将太谷饼作为旅途中的干粮,更将其作为商务往来中的馈赠佳品,使得太谷饼的名声远播。而太谷饼的制作工艺也在晋商的支持下不断精进,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太谷饼体现了晋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追求完美,从原料的选择到火候的掌控,无不体现出匠人的严谨态度。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正是晋商精神的生动写照。
传承创新,焕发新生
进入现代社会,太谷饼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也积极拥抱现代化生产方式。鑫炳记和荣欣堂两大品牌,成为了太谷饼发展的佼佼者。
鑫炳记创建于1992年,2011年扩大规模并迁至新址。2015年,公司斥资逾3000万元,打造了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工厂。该工厂包括鑫炳记食府、鑫炳记超市、太谷供销社记忆馆、太谷饼DIY大型体验区以及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等多个功能区。鑫炳记以“深耕本地市场,拓展外围区域”为发展战略,引进了国内领先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和精密检测设备,致力于产品研发,所生产的太谷饼、草子糕、杂粮糕、孟村饼、巴饼等近百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
荣欣堂则是一家有着更悠久历史的企业,自1895年创立至今,经五代传承,历百年风云,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其制作工艺已于2009年列入山西省非遗名录。近年来,荣欣堂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始终紧跟时代风潮。从线下到线上,进行全方位布局。线下,产品销售拓展至机场、高铁、煤矿、高速服务区、各大景区等。2014年之后,借助互联网业态,荣欣堂不断尝试各种新零售、新媒体、新业态,促进并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传统企业+互联网+现代物流”的产销一体化新模式。去年以来,更是拓展主播带货等前沿的销售模式,电商销售占比60%到70%,全线产值达一个多亿。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太谷饼文化,荣欣堂于2021年筹建农谷街线下体验馆,其中太谷饼非遗文化博物馆(太谷饼老作坊)占地1000平方米,早已建成并在不断完善中。老作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充满老字号氛围,老作坊陈列和记录了太谷饼的发展历程、荣欣堂的创业历史以及非遗制作工艺现场展示等。老作坊吸引了太原、榆次及周边县市的旅游大巴和自驾游者,尤其是大中小学的研学团队。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热乎乎的太谷饼,还能通过互动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并理解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记忆。
文化传承,未来可期
太谷饼不仅是山西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晋商的辉煌历史,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食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太谷饼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道历经400多年沧桑的传统美食,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