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古镇:叶圣陶纪念馆里的文化传承
甪直古镇:叶圣陶纪念馆里的文化传承
甪直古镇,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不仅以其独特的水巷小桥闻名于世,更因孕育了多位文化名人而熠熠生辉。其中,叶圣陶纪念馆作为甪直古镇的重要文化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叶圣陶纪念馆位于古镇中心的保圣寺内,这里曾是叶圣陶先生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古镇的风貌相得益彰。馆内主要分为展览馆和执教旧址两部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
步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叶圣陶先生的半身铜像,铜像后的墙上镌刻着他的名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馆内陈列着叶圣陶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以及他使用过的教学用具和生活用品。其中,《稻草人》《倪焕之》等经典作品的手稿,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成就;而《文心》《文章讲话》等教育著作,则体现了他作为教育家的深厚造诣。
在执教旧址部分,游客可以参观叶圣陶先生当年的办公室和教室。这里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依旧如故,仿佛先生刚刚离开,让人不禁想象当年他在这里教书育人的场景。墙上挂着的几张老照片,记录了叶圣陶先生与学生们的合影,展现了他与甪直的深厚渊源。
叶圣陶先生与甪直的缘分始于1917年。那一年,他应聘来到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开始了为期五年的教育生涯。在这期间,他不仅致力于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还开始了文学创作。甪直的风土人情、水乡风光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甪直的影子。比如他的代表作《多收了三五斗》中提到的万盛米行,原型就是甪直的万盛恒米行。
作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圣陶纪念馆不仅是游客了解叶圣陶先生生平的重要场所,更是开展语文教学和文学创作活动的基地。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类教育活动,如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教师文学创作研讨会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
对于游客来说,参观叶圣陶纪念馆不仅能了解一位文学巨匠的成长历程,更能感受到甪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议游客在参观前先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作品,这样能更好地理解馆内的陈列内容。此外,纪念馆内禁止大声喧哗和拍照,游客需保持安静,以示对先贤的尊重。
叶圣陶纪念馆不仅是甪直古镇的一处文化地标,更是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学发展的重要见证。它静静地诉说着一位教育家、文学家与这座古镇的不解之缘,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