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区:京西明珠的自然人文之美
北京石景山区:京西明珠的自然人文之美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是北京的重要城区之一。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还融合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宁静。从古老的八大处公园到现代化的石景山游乐园,从保存完好的法海寺壁画到充满工业遗存的首钢遗址公园,石景山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地理位置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距市中心约14公里,处于长安街的西向延长线上。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地,属于太行山北端余脉,南部为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微倾斜平原。石景山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外城四区中距市中心最近的城区,有利于吸纳人气,距天安门16千米 。
文化风俗
石景山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商道和文化交流中心。区内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八大处传说,这些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体现了官方对民间传说的推动作用 。此外,石景山区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建制最高、声望最著、红色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园林式公墓。
八大处传说是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民间文学,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些传说以京西八大处寺庙园林为依托,由附近村庄的居民和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共同创造出来。八大处是著名的寺庙园林,为太行余脉,最高峰海拔464米,从隋唐至明清时期修建了数十座寺庙,其中遗存的八座寺庙基本保持完整,史称“八大刹”,俗称“八大处”。
八大处传说内容丰富,包括景观传说、人物传说、动植物传说、佛与庙传说等题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师山大小青龙的传说”,不仅有碑文为凭,各种史书典籍、诗书文章也多有记载。这些传说故事颇具神秘色彩,展现了人们与恶势力斗争,弃恶扬善的精神,歌颂了老百姓的智慧与善良。
旅游景点
八大处公园: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里集佛教圣地、寺庙园林于一体,拥有众多古建寺庙及名贵古木。园内八座古刹,以及自然景观如"春山杏林"、"深秋红叶"等,使其成为北京距市中心最近的现代都市山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7.4%,是天然大氧吧。
北京石景山游乐园: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距天安门15公里,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游乐园以其异国风格建筑和各类游艺设施为特色,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体验,是北京地区家喻户晓的娱乐休闲目的地。
法海寺:拥有国内现存较为完整、面积很大的明代壁画,与敦煌壁画媲美。壁画位于大雄宝殿内,完成于明正统八年,由宫廷书画官宛福清、王恕等15人所绘。壁画面积达236.7平方米,距今已有560多年。
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位于北京石景山永定河的第一大湖——莲石湖畔,在原首钢厂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不仅保留了工业历史的痕迹,同时也注入了新的文化和创意元素,成为一个融合工业遗产和现代设计的地方。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位于石景山区,占地面积36.9公顷,是一个国家级的雕塑文化艺术园区。公园分为东西两个园区,东区以城市景观为主,西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园内收藏了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约200件优秀雕塑、浮雕、壁画作品。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亚洲唯一一座建造在冰川遗迹上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地形地貌
石景山区的北部为山地,属于太行山北端余脉,拥有克勤峪(曾称荐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龙山、虎头山等40余座山峰。这些山区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部和南部地区则是由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微倾斜平原,其中包括石景山、金顶山、老山、八宝山等残丘。全区最高点是北部的克勤峪,海拔797.6米,最低点是东部石槽东南的农田,海拔58.1米 。
河流
石景山区的河流以永定河为主,永定河流经石景山区西部,与门头沟区为邻。此外,莲花河也是石景山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它发源于石景山区石槽,流经莲花池,原在鸭子桥入南护城河,1951年治理后改在万泉寺东入凉水河,全长4.2千米,底宽16—20米。
石景山区的河流具有多重用途,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生态补水:河流在生态补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河流的补给作用,有助于维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平衡 。
水生态环境监测:石景山区实施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通过河湖生态环境监测,提高环境质量 。
河流水生态修复:通过实施永引渠滨水绿廊一期等多处建设工程,将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和绿道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以滨水森林为特色的滨水空间 。
防洪排涝:河流在防洪排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河道治理和蓄涝区建设,提高区域防洪减灾能力。
历史和文化价值:永定河等河流是北京的母亲河,对北京的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市景观和休闲:河流沿岸的公园和步道成为居民日常休闲、锻炼的场所,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资源供应:河流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南水北调等工程进行生态补水,保障城市用水需求。
水污染防治:加强水体及岸线垃圾治理,实施排河口安装垃圾拦截装置等措施,减少垃圾入河。
海绵城市建设:河流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强雨水控制与利用,减少城市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