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改善情绪的科学之选
有氧运动:改善情绪的科学之选
最新研究证实:有氧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显著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首个急性有氧运动领域磁共振成像数据集,揭示了运动如何改变我们大脑和情绪的科学原理。
运动让大脑分泌“快乐激素”
你是否发现,运动过后心情会变得格外舒畅?这并非偶然,而是大脑在悄悄地奖励你。
运动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内啡肽是一种天然的“快乐激素”,它能与大脑中的阿片类受体结合,产生愉悦感,减轻疼痛,甚至提升自信。这种感觉类似于吗啡带来的快感,但完全是身体自然产生的。
除了内啡肽,运动还会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多巴胺是大脑的“奖赏机制”关键物质,能提升注意力和兴趣;血清素则有助于调节情绪和睡眠,缺乏时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
上海华山医院脑科学专家黄翔博士指出,运动能显著改善情绪,特别是在阳光下运动,效果更佳。运动时大脑分泌的这些“快乐激素”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
科学研究证实:运动改变大脑结构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魏高峡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揭示了有氧运动对大脑活动的具体影响。
研究团队选取了83名健康志愿者,分为运动组和控制组。运动组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控制组保持静止。通过对比两组的大脑影像数据,研究者发现运动确实能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特别是在情绪调节相关区域。
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运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还为进一步探索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研究团队计划在更大规模的样本中继续研究,以揭示不同类型运动对大脑和情绪的长期影响。
如何通过运动改善情绪?
了解了运动对大脑和情绪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将这些科学发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运动建议:
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运动强度和时间: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大强度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运动环境:尽量选择户外运动,特别是在阳光下。自然环境不仅能提升运动效果,还能带来额外的心理放松。
运动频率:保持规律性,每周至少运动3次。运动贵在坚持,才能持续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收益。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受伤;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休息;夏季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做好防晒措施。
运动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提升记忆力和注意力。研究表明,运动能促进大脑海马回的神经生长因子(BDNF)分泌,从而促进新的神经连接形成,增强学习能力。
所以,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妨试试运动这个“天然良药”。它不仅能让你重获好心情,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带来持久的身心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