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院士:无糖可乐中的甜味剂安全吗?选购指南来了
陈君石院士:无糖可乐中的甜味剂安全吗?选购指南来了
“无糖可乐真的不含糖吗?”“甜味剂安全吗?”“无糖饮料可以放心喝吗?”面对琳琅满目的无糖饮料,不少消费者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近日就这些问题给出了权威解答。
甜味剂安全吗?
陈君石院士指出,甜味剂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为深入的食品添加剂,其应用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检验。据《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我国同其他国家、地区一样,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最新科学研究的支持。爱奇迹创新实验室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即使是常见的甜味剂如三氯蔗糖和纽甜,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也是安全的。研究建议在烟油中尽量减少三氯蔗糖的使用,或用相对安全的纽甜替代。
无糖可乐真的不含糖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饮料产品中糖含量少于等于0.5g/100ml时即可称为无糖饮料。常见的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糖提供甜味,甜味剂具有甜度非常高、能量非常低的特点,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左右。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糖”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糖分。一些饮料可能同时含有甜味剂和其他类型的糖,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要仔细查看配料表。例如,有些饮料虽然标注“无糖”,但仍可能含有果糖、葡萄糖等其他糖类。
无糖饮料可以放心喝吗?
虽然甜味剂本身几乎不提供能量,但无糖饮料并非可以无节制饮用。陈君石院士强调,食物多样、吃动平衡是饮食健康的核心,控制能量摄入是防治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重要途径。
此外,无糖饮料中可能含有其他添加剂,如磷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如果摄入过多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过多的磷酸会影响矿物质吸收,干扰钙、铁、锌等元素的利用;咖啡因含量较高,建议儿童、青少年及孕妇每天摄入不超过200mg。
特殊人群如何选择无糖饮料?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的人群,陈君石院士建议,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以甜味剂替代传统糖的饮料。因为甜味剂几乎不影响血糖,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干预。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购时不仅要关注是否“无糖”,还要留意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些无糖食品,如无糖糕点、饼干,由于含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仍会升高血糖,需要控制摄入量。
如何选购更健康的饮料?
为了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上海率先推出了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例如,一瓶常规的可乐可能被分在C等级,而一瓶0卡无糖的可乐可能被分在B等级。这种分级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饮料的健康程度,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一举措也推动了市场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据统计,试点实施后,A、B等级产品的销量占比提升了23%。这表明,当消费者获得更清晰的健康信息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健康的饮品。
无糖饮料市场前景如何?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无糖饮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2.6亿元增长至199.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615.6亿元。
在实际销售中,无糖饮料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北京多家超市、便利店的饮料区域中,无糖饮料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大多被放置在消费者伸手就能拿到的“黄金位置”。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瓶装饮料上,现制饮品市场同样如此。据统计,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在一些外卖平台,“少糖”相关搜索词同比增长高达901%。
综上所述,无糖可乐等低糖饮料在合理饮用的前提下,可以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但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要仔细阅读配料表,关注甜味剂的种类和含量,同时留意其他添加剂的影响。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和孕妇,更应谨慎选择,并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