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大盘鸡:一只鸡的"鸡"遇,新疆经济的"鸡"遇
沙湾大盘鸡:一只鸡的"鸡"遇,新疆经济的"鸡"遇
在新疆的美食江湖里,有一道菜以其霸气的名字和豪迈的份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红"。它就是——沙湾大盘鸡!想象一下,一只整鸡被切成块,与土豆、青椒等蔬菜在大盘中激情碰撞,再淋上浓郁的汤汁,撒上一把香菜,端上桌时,那叫一个气势磅礴,仿佛在说:"来吧,英雄,挑战我的份量!"
从国道边的小吃,到经济发展的"鸡"遇
沙湾大盘鸡的诞生,可以说是一场美丽的意外。上世纪80年代末,312国道穿沙湾老城区而过,往来乌鲁木齐、伊犁、塔城、阿尔泰的大货车司机,经常在沙湾停留。当时,312国道边出现了许多小饭馆,专门做货车司机的生意。一位名叫李士林的南京厨师,在312国道边亲戚的一家饭馆当厨师,他根据货车司机的要求,创造出了这道菜。谁也没想到,这道菜会从国道边的小吃,变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鸡"遇。
如今,沙湾市从事大盘鸡餐饮的经营户共有1000多户。据统计,每年从五一小长假到十月,都是旺季。很多疆外游客途经沙湾短暂停留,就为了吃上这口大盘鸡。每到饭点,"上海滩"张挂着各色招牌的几十家大盘鸡店纷纷飘散出了鸡肉油脂混合着花椒、青椒和土豆的香气。"鸡密""8号店""2号店"各类招牌像接头暗号一样,引领熟客们迅速钻入某家店铺。
大盘鸡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上桌,10寸有余的大盘子堆成了一座小山,鲜红油亮的鸡块混合着绵糯的土豆,红、白、绿、酱红几色在盘中混合,充满嚼劲的鸡肉带着鲜辣香味,筋道爽滑的皮带面浸润汤汁,让人满口生津。
一只鸡的"出走"之旅
大盘鸡的香味,不仅吸引了南来北往的食客,也引来了无数创业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沙湾大盘鸡就已经开始"走出去"了。一位沙湾本地作家方如果在他的书《大盘鸡正传》中写道:"1994年,我和同事驾车从连云港沿312国道返回沙湾。一路上进了六七个挂着沙湾大盘鸡牌子的店,有3个是真沙湾人开的,其他都是假的。"这足以证明,大盘鸡的影响力早已超出新疆范围。
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新疆菜发展报告2023》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大盘鸡门店数排名第一的是河南,占比达35.3%,而新疆仅排名第四,占比9.4%。河南大盘鸡门店数已远超新疆。这说明,大盘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圈粉"无数。
从"鸡"遇,到机遇
沙湾大盘鸡的走红,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也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沙湾已有1120家大盘鸡店,形成两条美食街,带动散养鸡年销售30万只。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沙湾大盘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积极采取行动。今年3月,沙湾市发布了《新疆沙湾大盘鸡烹饪技术规范》,明确沙湾大盘鸡主配食材、制作工艺流程等。沙湾大盘鸡协会会长刘长林表示:"有了标准,才能形成连锁经营。"
但是,沙湾大盘鸡的产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大盘鸡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如何保持传统特色和口感,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了摆在沙湾大盘鸡面前的挑战。
未来可期:从"鸡"遇,到机遇
面对这些挑战,沙湾大盘鸡该如何应对?或许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特色美食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答案。
福建沙县小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年来,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不断完善沙县小吃标准化体系,着力推动小吃产业朝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截至2023年底,沙县小吃全国门店已超8.8万家,年营业额超550亿元,靠着"四大金刚"——扁肉、拌面、蒸饺、炖罐,沙县小吃在激烈竞争的法国、美国市场也站稳了脚跟,辐射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就业人口30余万人。
柳州螺蛳粉则是另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标准化实现工业化,螺蛳粉从一道地方小吃逆袭成网红食品,成为柳州市支柱产业,年产值达百亿元。
沙湾大盘鸡能否复制沙县小吃或柳州螺蛳粉的成功?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正如新疆餐饮协会秘书长白京堂所说:"今后将把新疆特色美食标准化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先从推动单一特色美食标准化做起,逐步培育形成新疆餐饮标准体系。"
结语:一只鸡的"鸡"遇,也是我们的机遇
沙湾大盘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道菜的崛起,更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平凡的美食,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地方特色美食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特色美食能够像沙湾大盘鸡一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呢?快来留言分享吧!也许下一个"网红"美食,就出自你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