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生活语文》:如何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下的《生活语文》:如何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理解书面语篇中标题、小标题的意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生活语文》教材是专为中度智障学生设计的语文教材,由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编写组编写,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共18册,分为上下两部分,旨在通过实用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意识。
《生活语文》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 以生活情境为载体: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通过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
- 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教材设计了大量可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 针对性强:专门针对中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内容难度适中,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利用《生活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在学习《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美食分享会”,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分享食物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单向的表达,更需要双向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反馈能力。例如,在学习《向别人介绍自己和家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自我介绍和家庭介绍,然后让其他学生提问和补充,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践
《生活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自然规律、诚信做人、热爱生命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旅游推介会”,让学生扮演导游,向同学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和旅游价值。
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一次《生活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小小超市”的活动。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场景的模拟。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购物用语,如“请问这个多少钱?”“我要买这个。”“谢谢。”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际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生活语文》教材为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双向互动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