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轮胎制造:从橡胶到成品的科技之旅
揭秘轮胎制造:从橡胶到成品的科技之旅
轮胎是汽车行驶的关键部件,其制造过程充满了科技含量。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现代工业的智慧。让我们一起揭秘轮胎制造的奥秘。
从橡胶到轮胎:六大工序环环相扣
轮胎制造主要分为六大工序:炼胶、压出、压延、半制品制作、成型和硫化。首先在炼胶工序中,橡胶、炭黑、添加剂等原料按特定配方混合,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制成胶料。随后,胶料被加工成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半制品,经过预复合、裁断等工序后进入成型阶段。在成型工序中,各种部件被组装成生胎,最后通过硫化工序使橡胶分子交联固化,形成具有特定花纹和规格的成品轮胎。
这一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轮胎主要由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钢丝、纤维材料及各种化学添加剂组成。其中,橡胶原料成本占轮胎生产成本的50%,天然橡胶约占37%,合成橡胶约占13%。此外,帘布、炭黑及钢丝等原料成本约占轮胎总成本的19%。
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近年来,轮胎制造技术不断突破。以中策橡胶的“天玑系统”为例,这一国内领先的轮胎技术体系,集成了8大核心技术能力和12项关键技术。通过静音棉技术、混合动力配方、防弹胎体补强等创新技术,实现了轮胎在静音、节能、操控和刹车等方面的全面性能提升。
具体来说,天玑系统让轮胎胎噪降低12%,湿地制动距离缩短7米,使用里程提升30%,滚阻降低5%。基于该系统的1号EV PRO轮胎更是达到了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的最高等级A级评级,展现了中国轮胎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环保挑战,轮胎行业积极采取措施。米其林计划从2050年开始生产“百分百环保”轮胎,使用可持续材料;固特异则注重应用环保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倍耐力制定了明确的环保目标,计划到2025年减少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到2030年实现全集团层面的碳中和。
在生产环节,轮胎厂采用多种废气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RTO焚烧等,有效控制VOCs排放。同时,废旧轮胎的处理也取得突破。双星集团通过裂解技术处理废旧轮胎,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还研发出了受认可的裂解技术和装备,为智能工厂形成绿色闭环式全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苛检测确保安全可靠
为确保产品质量,轮胎需经过多道检测程序。主要包括:
- 规格尺寸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要求
- 外观质量检查:检查表面瑕疵、气泡、裂缝等缺陷
- 物理性能测试:评估强度、弹性、耐磨性、抗滑性等指标
- 材料检测:验证橡胶和纤维材料是否达标
- 制造工艺审核:检查成型、硫化等工艺是否规范
只有通过这些严格检测的轮胎,才能确保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轮胎制造是一个高度自动化且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着轮胎的安全性和耐用性。从最初的炼胶到最终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现代工业的智慧。随着科技创新和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轮胎制造业正在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