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60岁,从每分钟能走多少步,看你长寿的潜力有多大?
过了60岁,从每分钟能走多少步,看你长寿的潜力有多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不可避免,但衰老并不等同于衰弱。事实上,衰老的人仍然有可能实现长寿,而衰弱的人则难以达到这一目标。那么,过了60岁的人应该如何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呢?方法有很多,其中走路锻炼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仅能帮助身体保持活力,还是检验身体衰老程度的有效方式。
一项针对40余万人(平均年龄63.6岁)的研究显示,走路速度与寿命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研究发现,走路速度快的人不仅未来更长寿,其生理年龄也比走路慢的人年轻。这种年轻与衰老的差异最高可达16年,而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走路能力来体现。
为什么走路速度能反映身体状况呢?这是因为走路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足够的肌肉力量支持,而这两者正是衡量衰老与衰弱最主要的指标,也是防治各种疾病的基础和前提。那么,60岁以上的人在走路锻炼时,每分钟走多少步才算是有效的呢?
研究显示,每分钟走110步是老年人走路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能够保持这样的步频走30分钟左右,表明身体状况良好,走路锻炼的获益才能最大化。这是因为要真正发挥运动的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通常是指中等强度的运动。判断运动强度的直观方法是看心率,即脉搏的快慢。
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时心率达到“210减年龄再乘以75%”为最佳。例如,65岁的人运动时心率达到210减65等于145,145乘以75%等于108,也就是说走路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08最为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高龄老人或患有心脑血管病等的人不能机械地套用这个心率标准,而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可以通过运动后数脉搏的方法来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心率。具体方法是:运动结束后4分钟内数自己的脉搏,如果超过了4分钟脉搏数仍然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则提示运动强度过大,需要减小运动强度以免引发意外事件。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每分钟的步数也能达到上述标准,且脉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很显然,这样的人更容易实现长寿的愿望。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自我评估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