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花灯:一盏匠心点亮千年文化
汴梁花灯:一盏匠心点亮千年文化
在河南省开封市理事厅街西头,一座两层小楼里藏着一个璀璨的彩灯世界。这里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的传承基地,而守护这个彩灯世界的人,正是第七代传人张俊涛。
两百年的传承
“汴京灯笼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据史料记载,这一家族灯笼制作技艺自清末创制以来,已经传承了两百多年。在张俊涛的父亲张金汉这一代,更是推陈出新,成功恢复了宋代走马灯等失传已久的彩灯制作技艺。
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张氏家族世代传承的认可,更意味着这份文化遗产需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从保险经理到非遗传承人
2010年,张金汉离世前,给张俊涛留下了一个沉甸甸的嘱托:“要把汴京灯笼张技艺发扬光大。”为了这个承诺,张俊涛毅然辞去了保险公司高薪职务,走上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他将百年祖宅改建成“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两层小楼,八个展厅,宫灯、走马灯、无骨花灯……数十个种类上百种灯笼,组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彩灯世界。自2011年开馆以来,张俊涛始终坚持免费开放、免费讲解和赠送传统纸玩具的“三免”原则。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张俊涛深知,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就必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他开始尝试用传统元素、传统工艺来表现现代生活,让古老的花灯焕发新生。
他遍历各地博物馆,搜集古籍资料,研究整理汴京灯笼的起源与传承。至今,他已经提取了1000万余张传统纹样图片,自行设计编印了多册传统纹样藏品库,免费提供给专家学者和专业学生使用。
走出汴梁,走向世界
近年来,张俊涛带着汴梁花灯参加了各类国内外重要活动。从非遗博览会到世园会,从少数民族运动会到农民丰收节,从深圳文博会到大运河博览会,甚至远赴英国、南非等地进行文化交流。
2018年,张俊涛作为文化使者,在英国多个城市举办汴京灯笼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2019年,他又先后参加了驻南非大使馆、驻伊朗大使馆举办的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用中国传统艺术点亮世界各地的夜空。
点亮未来
“提灯笼,逛灯会,灯笼灭了回家睡!”这首流传至今的歌谣,包含着开封人童年时的美好记忆,也是张俊涛发扬“汴京灯笼张”技艺的动力。他以传授制作“我的第一盏灯笼”为主题,把非遗课堂搬进各大中小学、幼儿园,举办免费制作体验活动五百多场次。
如今的汴梁花灯,已经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品,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张俊涛用他的坚守和创新,让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传统文化之灯的光芒照亮古城,照亮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