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鼓浪屿: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的绿色低碳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鼓浪屿: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的绿色低碳实践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34989
2.
https://www.sohu.com/a/853138804_122004016
3.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17/content_259676.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C%93%E6%B5%AA%E5%B6%BC/483700
5.
http://fj.people.com.cn/n2/2024/0731/c181466-40929514.html
6.
https://www.shendongacademy.com/news/1037.html
7.
https://www.ctg.cn/article/18755
8.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sdjj/wvjj/202403/t20240315_6414663.htm
9.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4/09/18/ARTI1726641651071575.shtml

近日,鼓浪屿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海岛。这座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小岛,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在绿色低碳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实施“生态岛、无废岛、电气岛、智慧岛”四大战略,鼓浪屿成功打造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景区,为海岛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01

绿色低碳:从理念到实践

鼓浪屿的绿色低碳建设始于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岛电力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99.4%,基本杜绝化石燃料的使用,人均碳排放量仅为0.024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鼓浪屿在多个领域的持续努力。

在打造“生态岛”方面,鼓浪屿注重生态环境的延续和提升。全岛森林植被等绿化比例维持在60%以上,生态碳汇储量达到500吨/年以上。岛上推行屋顶绿化、庭院绿化等立体绿化模式,打造出独特的生态公共空间。同时,全岛实行步行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理念。

在建设“无废岛”过程中,鼓浪屿实现了污水处理达标率100%,公共场所全部使用节水器具,水资源消耗量可节约30%以上。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以上。

“电气岛”建设则聚焦能源结构优化。鼓浪屿积极建设“光储直柔”一体化零碳建筑、太阳能屋顶光伏公厕、环海道路太阳能照明系统等。执法、观光车辆全部电动化,海上客船也采用混合动力,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02

智慧管理:科技赋能文旅新体验

鼓浪屿的智慧化管理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旅体验。2025年1月,零碳游鼓浪屿文旅智能体在支付宝平台上线,游客只需在支付宝首页搜索“鼓浪屿”,即可享受快速购票、AI伴游、人流量查询等便捷服务。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智能体鼓励游客参与低碳行动。游客可以选择低碳出行、光盘行动及绿色住宿等环保举措,每完成一项绿色行为,即可获得“绿色能量”奖励。这些能量不仅能帮助抵消碳排放,还能转化为蚂蚁集团的等量碳信用捐赠,进一步降低鼓浪屿的碳足迹。

在智慧管理方面,鼓浪屿还创新性地引入了元宇宙技术。2024年11月,鼓浪屿元宇宙社区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自主可控、自由探索、即时互动、实时在线的世遗元宇宙文旅项目。平台以鼓浪屿1.88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3D建模,高精度还原了岛上77处特色建筑,成功申请50多项元宇宙领域专利。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进入元宇宙平台,感受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线下游览时,游客还可以通过“鼓浪屿元宇宙”小程序,跟随AR导览进行深度游,解锁更多沉浸式体验。

03

示范意义:引领海岛绿色发展新路径

鼓浪屿的绿色低碳建设成果斐然。数据显示,鼓浪屿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99.7%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厦门市及思明区制定的“生态岛、无废岛、电气岛、智慧岛”四大战略的有力实施。

鼓浪屿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海岛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浪屿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更让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鼓浪屿将继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