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揭秘:传国玉玺的真假之谜
故宫博物院揭秘:传国玉玺的真假之谜
近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作为2025年首个特展,此次展览以和田玉文化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中华文明以玉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展览遴选258件具有代表性的和田玉精品,其中130件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在众多展品中,一件被誉为“千古之谜”的宝物——传国玉玺,引发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这枚传国玉玺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那枚?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是中国古代象征皇权的印玺,其流转与失踪充满传奇色彩。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用蓝田玉(一说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并在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象征帝王权力来自上天,国家将长久繁荣。
故宫博物院的传国玉玺
故宫博物院此次展出的传国玉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枚玉玺高7.7厘米,纽高9.5厘米,边长10.76厘米,重3.725公斤,形制与史籍记载的秦汉传国玺相似。玉玺为方形,盘龙钮,印面阳刻“大清受命之宝”,汉文篆书满文本字,各二行。其材质细腻温润,雕工精美绝伦,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真伪之辨
关于这枚传国玉玺的真伪,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从材质、工艺和文字风格来看,这枚玉玺与史籍记载的秦汉传国玺特征相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然而,也有学者指出,这枚玉玺可能是后世仿制品,因为其工艺水平过于精湛,与秦汉时期的工艺风格存在差异。
历史的见证
无论这枚传国玉玺的真伪如何,它都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作为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多次政权更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自信。它不仅是权力的标志,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物见证。
文化的传承
传国玉玺的文化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所蕴含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命观和帝王统治的合法性来源。同时,玉玺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结语
故宫博物院此次展出的传国玉玺,无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文化的机会。无论其真伪如何,这枚玉玺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统治的合法性来源,感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