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笼包:近90年历史传承的非遗美食
嵊州小笼包:近90年历史传承的非遗美食
在“味美浙江·百县千碗”的美食榜单上,嵊州小笼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功跻身十佳包子之列。这道源自浙江嵊州的传统小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承载着近90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历史渊源:从街头小吃到非遗瑰宝
嵊州小笼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当地一位名叫陈东生的师傅改良并推出。据传,陈东生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最终创造出皮薄馅多、鲜美多汁的小笼包,迅速在当地走红。这一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包子的制作方式,也奠定了嵊州小笼包的独特地位。
2023年,嵊州小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嵊州小笼包制作工艺的认可,更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肯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小笼包的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浙江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精湛工艺:传统手工与现代创新的完美结合
嵊州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面团到馅料,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面团采用发酵或死面,经过反复揉摔,使其筋道有弹性。擀皮时要求中间厚边缘薄,这样既能保证口感,又能防止露馅。馅料则选用优质猪后腿肉,加入葱末、姜末、料酒等调味品,搅拌均匀后包入面皮中。最后,将包好的小笼包放入蒸笼,用旺火蒸制而成。
成品的嵊州小笼包,皮薄如纸,馅多汁足,外观精致如艺术品。咬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溢满口腔,肉馅鲜嫩多汁,面皮柔软劲道,令人回味无穷。这种独特的口感和精美的外观,使得嵊州小笼包在众多小吃中脱颖而出,成为食客们的心头好。
现代传承:从街头小店到亿元产业
进入现代社会,嵊州小笼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反而在政府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据统计,目前约有8万嵊州百姓在全国各地开设小笼包店,形成了一个产值超百亿的富民产业。
2023年,嵊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嵊州小吃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布局4个小吃产业园,新增统标门店1200多家,培训小吃从业者1200余人次。这些举措不仅帮助像裘娜这样的年轻创业者实现转型升级,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嵊州还创新性地将“民情日记”制度应用到小笼包产业的发展中。通过收集和分析从业者的需求,政府能够精准施策,提供从资金到技术的全方位支持。这种政企互动的模式,为嵊州小笼包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价值: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嵊州小笼包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张展示绍兴嵊州城市文化的金名片。它承载着嵊州人民的智慧和匠心,见证了这座城市近90年的历史变迁。无论是作为街头小吃,还是登上大雅之堂,嵊州小笼包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
在品尝嵊州小笼包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每一口鲜美的汤汁,每一丝细腻的肉馅,都在诉说着嵊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嵊州小笼包,这道承载着近90年历史的美食,将继续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向世人展示着浙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