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安全愈受重视 各项举措需平衡安全与体验
会议活动安全愈受重视 各项举措需平衡安全与体验
随着会议市场对于参会时的人身安全愈加重视,会议组织者更需在保障参会者安全和舒适度之间找到平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活动安全的同时,也有流畅的参会体验。
调查显示,2025年会议市场对于人身安全格外重视。因此,保护参会者人身安全是今年会议组织者的第一要务。会议组织者如何在避开风险和保障参会者舒适度之间保持平衡?在采取安保措施时应有何考量?
专家建议,会议组织者的第一步是做好尽职调查,主动向活动目的地的会议和旅游局 (CVB) 以及目的地营销组织 (DMO) 咨询2025 年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仅从媒体报道侧面了解),以及当地有哪些资源可用于和参会者沟通、保护参会者。同时,也要考虑特定城市的环境和条件对于特定参会群体(比如女性)会有哪些影响。
在寻找合适的活动场地时,还需考虑到的问题包括:场馆的紧急医疗服务平均响应时间多长?场馆内有多少台心脏除颤器、会使用的人员有哪些?场馆近期内是否做过各项安全检查? 紧急出口是否无障碍且标识清楚?
值得指出的是,场馆行业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如步行金属探测器、生物识别筛查、支持 AI 的监控工具等;另利用参会证扫描系统在紧急情况下控制场馆进出以及实时追踪参会者,也已成标准配置。但是,专家提醒,这些工具虽能提高活动的安全性,但采取相关措施时应以流畅的参会体验为前提,不能忽略参会者的活动感受。
另外,不能忽视的还有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的行为预测培训。专家指出,许多场馆虽已在安保设备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若运营这些场馆的人员未具备行为分析、降级技术或态势感知等能力,则仍无法在风险升级之前识别并减轻风险、真正达到安保目标。
做好事后汇报和持续改进策略也极为重要。在意外事件发生后收集经验教训,可以显著增强会议组织者对于未来活动的规划和相应能力。其中很关键的一项因素,是培养协作式安全文化,将风险管理整合到活动的每个策划阶段。这包括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在规划过程初期便让场馆运营商、当地执法部门和安全专家等关键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同时确保沟通渠道畅通。
本文原文来自TT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