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间》:现实隐喻的诗意化探索
《草木人间》:现实隐喻的诗意化探索
《草木人间》作为国内首部反传销电影,不仅关注社会议题和民生关切,更在艺术表达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通过写意化的影像风格、舞台化的传销场面以及意识流的人物塑造,影片成功地将现实主义与诗意化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既具批判性又富有人文关怀的佳作。
电影《草木人间》海报。图片源于网络
“可以发疯,不可认命”。这是正在热映的现实题材电影《草木人间》宣传海报上的一则标语,也是电影中传销组织洗脑受害人的一句口号。面对“发疯”与“认命”的两难选择,一些社会上失意的人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了传销陷阱,而一个现代版“目连救母”的故事也就此徐徐拉开了帷幕。
作为国内首部反传销电影,《草木人间》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对民生关切的观照,延续了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例如《孤注一掷》《人生大事》《八角笼中》等现实主义电影,回应当下之需,触及观众心灵,以秉笔直书的勇气直面社会现实,用高度凝练的艺术表达直击现实痛点,既充满对普通民众生存状况的关怀,又不吝对个体精神价值的赞扬。
仔细考察这些现实主义电影,虽然在取材上都坚持对现实的观照,但在对现实的表达上却又呈现出不一样的创作风格。例如《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都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通过犯罪悬疑的类型化尝试,以戏剧化的悬念营造和叙事反转的设计,实现了对人性贪婪的现实批判。尤其是《孤注一掷》更是贴合近年来缅北诈骗新闻热点,揭批境外电诈行业的真实内幕,故事跌宕起伏,节奏紧张激烈,引发了观众广泛的热议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另外,《人生大事》和《八角笼中》则聚焦冷门题材,关注社会底层,通过人物之间家庭化叙事,实现了现实主义的温暖表达。《人生大事》聚焦殡葬题材,探讨生命归宿的议题,以独特的视角巧妙地将死亡的肃穆与人间的喧闹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温情氛围;《八角笼中》则取材于真实的“格斗少年”故事,探讨了普通人之间的互救互助,在体育励志类型外衣下,依然具有家庭化的叙事内核,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触动。
《草木人间》同样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刚毕业的大学生何目莲(吴磊饰)在寻找失联的父亲之际,发现母亲吴苔花(蒋勤勤饰)深陷传销泥潭,不惜舍身相救的故事。但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是进行了更为诗意化的探索。影片虽然瞄准传销这一真实的社会现象,却通过影像风格的写意化、传销场面的舞台化以及人物塑造的意识流,实现了对人物现实困境的巧妙隐喻,让整部影片如同片名《草木人间》一样充满了诗意氛围。
首先,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草木清明、风景如画的杭州,片中茶山、西湖、寺院等自然风光的影像表征,呈现出了鲜明的写意化风格。该片在构图形式、色彩运用和光影处理上,都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写意氛围。导演顾晓刚表示,“草木人间”是“茶”字的拆解,茶是这部电影中很重要的元素;同时,草木象征着众生,象征着普通人对生活努力的寄望。片中的影像风格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令电影探讨的主题如同片名一样,更显得意味深长。
其次,影片中间段落对于传销场面的呈现具有一种舞台化的特点,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斑驳陆离。传销组织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人性的善恶、欲望、虚荣、贪念在聚光灯下粉墨登场。女主角吴苔花个性坚韧好强,为照顾儿子采茶谋生,又因想给儿子买房安家,落入打着“分享经济”名号的传销组织圈套,步步沉沦。吴苔花面对暴富的诱惑,从一开始的迟疑到渐渐兴奋,再到被传销组织的种种话术彻底洗脑,心甘情愿赌上全副身家,影片中对母亲吴苔花心态转变的细腻刻画,颇为耐人回味。
最后,影片对于目莲和苔花母子两人的塑造上,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方式。无论是目莲寻父的内心独白,还是象征苔花欲望的猛虎形象,都充满文学色彩。导演试图以此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从而引导观众对于人物的现实困境产生更为深刻的思考。
《草木人间》对现实隐喻的诗意探索,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也为我们探讨和反思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