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图:经典文学遗产可视化
三国云图:经典文学遗产可视化
《三国志》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史学著作之一,以其“文质辨洽”的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部厚重的历史巨著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为了打破这种困境,西安外国语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团队,以数据为舟,算法为楫,将《三国志》中984个人物的姓氏、267场战争的频率、406条字频数据以及217种死因等信息,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经典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命途经纬:血色权谋下的生死图谱
图1:三国人物死因分布图
上图共使用了40条人物死因数据,涵盖了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更加直观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命运。左侧以三个大型圆形区域分别代表“自杀”、“他杀”和“病逝”三种死因,每个区域内的圆圈大小和颜色则进一步细分了死因类别。右侧则列出了众多三国时期的人物,包括帝王、文官、将军和后妃等,每个人物旁边都用线条连接到左侧相应的死因区域,清晰地展示了他们的死因。例如,曹操、刘备等帝王多因病逝,而吕布、关羽等将军则多因他杀。通过人物的死因的直观呈现,颜色和线条的运用,揭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死因分布,以及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族裔色阶:三国姓氏的权谋版图
图2:三国人物姓氏分布图
图表共使用了984条人物姓氏数据,涵盖了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通过这种直观的可视化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姓氏在三国各阵营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某些姓氏的高频出现,如“张”、“李”、“王”等。图表中心是一个大型的圆形区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代表蜀汉、曹魏、孙吴和三国各阵营的文臣武将。每个部分中,人物的姓氏以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圈表示,圆圈的大小代表该姓氏在《三国志》中的出现频率,颜色则区分了不同阵营。例如,蜀汉的姓氏用红色表示,曹魏用蓝色,孙吴用黄色。这不仅揭示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家族势力,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关系。
烽火时序:三国兵锋的潮汐律动
图3:三国战争次数分布图
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线条,将《三国志》120回中的战争次数分为12个区间,每个区间代表10回内容,展示了各区间内的战争次数。例如,1-10回中有39次战争,11-20回中有67次战争,21-30回中有30次战争等。此图共使用了264条战争次数数据,涵盖了三国时期的主要战争事件,看到战争的频繁程度和分布规律,如战争次数的高峰和低谷以及不同阶段的战争频率,理解三国时期战争的激烈程度和历史脉络。
全景交响:多维数据中的归一镜像
图4:三国人物关系全景图
上面这幅信息图,以圆形布局展示人物姓氏的多维关系,用柱状图呈现战争次数的历史变化,通过表格详述人物间的复杂联系,以气泡图揭示不同身份人物的死因分布,并借助雷达图对比主要人物的综合能力。通过独特的图表形式和详实的数据,提供一场数据驱动的三国历史全景之旅,让现代人在数字与图像的交织中感受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总结
当数据撕开演义的话本外衣,我们看见的不只是“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更是医疗匮乏导致的早夭、门阀固化催生的动荡、战争惯性引发的文明倒退。这些发现恰似一记警钟——在局部战火未熄的当下,三国数据图谱中的每一条曲线,都在叩问人类:是否唯有超越零和博弈的思维,才能打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是否唯有筑牢共同发展的根基,方能实现“止戈为武,铸剑为犁”的愿景?
此番图绘三国,非为复活刀光剑影,而在以史为鉴:数据可视化的终点,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让文明的血脉在解码中重生,让和平的智慧在解构中传承。昔年诸葛亮“睹世事之治乱,夜观天象”,今人自当“察历史之经纬,昼解数据”——这或许便是陈寿笔下“识治之良才”在数字时代的全新注解。
注:为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本作品在搜集数据过程中,以官方权威数据为首选,若有遗漏,欢迎指正!
资料数据来源:
- 三国志:https://2cn.cn/yd/sanguozhi.html
- 三国志·后妃传:https://www.gushicimingju.com/dianji/sanguozhi/2226.html
- 中国历代人物网(CBDB):https://www.inindex.com/biog
-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http://db1.ihp.sinica.edu.tw/cbdbc/ttsweb?@0:0:1:cbdbkm@@0.09494597565779928
- 中國人物志數據庫(万方数据):https://cpc.wanfangdata.com.cn/personage/
- 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 姚乐.《三国志·张辽传》地名误字辨析[J].江海学刊,2024(02):61.
- 王奕红. 论《三国志》战争场面描写的发展与创新[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第42卷(4):360-366.
- 丁娟. 《三国志》的汉魏经学思想探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 第35卷(9):63-67.
- 刘奉文.《三国志》及其版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165-166
- 王廷洽.略谈《三国志》与裴注的数量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第3期).39-42
制作工具:Python,Excel,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Canvas
指导老师:王秀丽
创作者:闫丹,赖嘉怡,赵鹤翔,梁晶晶(西安外国语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