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平乐古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平乐古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1A05JAN0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6909BG0514CJFO.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5A06ZG500
4.
https://www.sohu.com/a/852519921_116237
5.
https://roll.sohu.com/a/852699645_121924581
6.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1de3e39309e6321b1271b1abf72b5372
7.
http://tfguzhen.com/go-a175.htm
8.
https://www.sc.chinanews.com.cn/whty/2024-04-07/207294.html
9.
http://cd.bendibao.com/tour/20131012/44176.shtm
10.
http://tfguzhen.com/go-a319.htm
11.
https://www.ihchina.cn/details/29644.html

在四川邛崃的平乐古镇,有一项被誉为“川西一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麻号子。这种源自宋代的劳动号子,见证了平乐古镇2000多年的造纸历史,也承载着川西地区的民俗风情与民间文艺。

01

竹麻号子:川西一绝

竹麻号子是平乐古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古镇周边的金华村金鸡沟、金河村杨湾等地。这种号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平乐古镇因造纸业而兴盛,竹麻号子便是在造纸工人的劳动中应运而生。

竹麻号子的演唱风格独特,采用“一领众和式”的民间音乐形式。当工人们在打竹麻时感到疲乏,就会唱起高亢激昂的号子。开始时由一名工人领唱,随后众人合唱,通过号子的节奏来统一劳动步伐,鼓舞干劲。号子的唱腔包括高腔、平腔、连环扣等多种形式,曲调富于变化,段落之间常用“嗦咿”、“喂”、“哟嗬”等衬词,尤以《数十二月》最为典型。

竹麻号子的唱词内容丰富,涵盖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川西地区社会发展史。

02

狮子灯:古镇里的年味

除了竹麻号子,平乐古镇的狮子灯也是重要的非遗文化项目。每年春节期间,古镇都会举办金狮闹新春的表演,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狮子灯表演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更展现了川西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

03

文旅融合: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承

近年来,平乐古镇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为“天府之国的最后范本”,古镇依托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文旅融合项目。

例如,每年举办的“平乐中国年”活动已连续开展11届,通过竹龙表演、民俗巡游、灯光秀等形式,让游客体验地道的川西年味。古镇还连续12年举办“带把吉他去平乐”主题活动,以音乐为载体,展现古镇的青春活力。

在汉服文化方面,平乐古镇更是走在前列。2022年元旦小长假,中国成都国际汉服节落地平乐古镇并连续举办两届。古镇内的邛州园研学基地,设有酿酒坊、榨油坊、造纸坊等,处处洋溢着天府文化元素。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汉服、非遗和沉浸式古风场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古镇还开发了两天一夜的大型沉浸式剧本杀《卧龙秘宝》,通过创新方式吸引年轻游客。这些举措不仅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也让平乐古镇成为成都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04

结语

平乐古镇的非遗文化,是川西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从竹麻号子到狮子灯,从传统民俗到现代创新,这些文化遗产正以新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平乐古镇通过文旅融合,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更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