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济南地铁4号线:一群“地下尖兵”的创新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济南地铁4号线:一群“地下尖兵”的创新之路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www.sd.xinhuanet.com/20241008/e4169eb2e86c4339a16fc804e30e1a13/c.html
2.
https://m.sohu.com/a/799482429_120201418/?pvid=000115_3w_a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230525888399941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30256
5.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4/0b87fd4ba83c47bfa6c10a9c9706f464.shtml
6.
http://sd.ifeng.com/c/8fFSMLgG78Q
7.
http://www.sd.xinhua.org/20241008/941d0fb8a2ee4cf4bc7706f489dff11a/c.html
8.
http://sd.news.cn/20241107/d03f7041710d482aa734d1ef8d384b8c/c.html
9.
https://jinan.sdnews.com.cn/sh/202501/t20250120_4484820.htm

2024年10月,随着“泉兴号”盾构机缓缓破土而出,济南地铁4号线千佛山站至山师东路站区间实现双线贯通。这个被誉为济南地铁“最难施工区间”之一的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这条贯穿城市东西的骨干线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济南地铁4号线全长约40.3公里,沿线设33座车站,横贯城市东西,是缓解经十路交通压力、串联多个核心功能区的重要骨干线路。然而,这条线路的建设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需要穿越泉域岩溶区,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组建了一支由邓小杰领衔的“盾构智囊团”,这支团队汇聚了众多地铁建设领域的技术精英,他们以创新精神和专业智慧,为4号线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邓小杰,这位在盾构行业摸爬滚打16年的“80后”工程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成长为济南轨道交通盾构施工领域的核心骨干。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引入土压平衡盾构、EPB/TBM双模盾构等先进技术装备,为不同地质条件量身打造最优施工方案。

在泉城公园站至千佛山站区间,施工团队遇到了近300个大小不一的溶洞,见洞率达70%,最大溶洞高度达22.4米,宛如在“蜂巢”中挖隧道。为攻克这一难题,邓小杰团队与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成立攻坚小组,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前方地层进行全方位扫描,详细探明溶洞分布情况。同时,他们对盾构设备进行针对性设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有效防止地面沉降,成功解决了岩溶区穿越的技术难题。

在段店站至市立五院站区间,盾构机需要在高富水粉质土层中连续下穿京沪铁路等重大风险源,地层敏感且沉降控制要求极高。项目建设团队创新应用WSS水平补充注浆加固技术,提高掌子面稳定性,确保盾构机顺利通过危险地段。同时,他们采用自动化监测与人工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线路和周边环境进行24小时监控,最终实现最大线路沉降量仅0.43毫米,远低于设计要求的正负1.2毫米,创造了运营线路“零”沉降的佳绩。

为了保护泉水,施工团队在设计阶段就将泉水保护放在首位。在泉城公园站,他们将车站整体抬升约6米,使之成为全线唯一的半地下车站,也是全线最“浅”的车站,从而避让泉水补给通道。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监测,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目前,济南地铁4号线已进入冲刺阶段,33座车站中29座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9处区间实现双线洞通,铺轨作业和机电设备安装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到2025年底,这条承载着济南市民期待的地铁线路将正式开通运营,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动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从技术创新到团队协作,从地质勘探到施工管理,济南地铁4号线的建设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邓小杰和他的“盾构智囊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他们的故事,正是中国基建力量不断突破、勇攀高峰的生动写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