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周家大院:徘徊在保护和维修的矛盾交叉口
济阳县周家大院:徘徊在保护和维修的矛盾交叉口
济南市济阳县垛石镇后楼村的周家大院,这座被誉为"济南地区、黄河以北优秀古建筑的孤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更见证了当地周氏家族的兴衰历程。然而,如今的周家大院却面临着墙体开裂、倾斜等严重问题,亟待保护和维修。
历史悠久的建筑瑰宝
周家大院位于济阳县垛石镇后楼村中部,始建于明末清初,历时400余年。据周传山介绍,整座周家大院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济南市黄河以北唯一的一处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据记载,当时的周氏第六代子孙周耀德在祖父父辈的宅院规模基础上建造,后历代延续建设,到清朝道光年间,已形成占地面积15600平方米、花园楼阁亭台瓦舍等建筑达400余间的规模,当时庄园共有宅院6处,18进,楼房18座,统称6厅18进,占地4000多亩,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周氏庄园属文官式建筑群,建筑豪华大气,艺术价值较高,在山东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古建筑学家称为"济南地区,黄河以北优秀古建筑的孤品",因此被载入《中国古建筑大全》。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的8处古建筑重点文物名录中,周氏庄园被列为首位。
大院坐北朝南,大门楼高大宽敞,为硬山顶,檐上铺着小灰瓦,檐脊上有精美的浮雕花卉。两山墙盘头雕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镂空的雕花木制门棂非常精美细致。大门两侧"蹲踞"着两只石狮子,门上还挂着两盏已经褪色的红灯笼。整体看这座门楼,宏伟气派,近看细腻精致,显示出一种高于普通院落的威严感。
在门楼西侧墙壁上挂着两块铜牌,一块标明的是济阳县人民政府1992年9月颁发的"济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则是济南市人民政府2007年3月19日公布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与维修的困境
然而,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建筑群,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周传山看着面临倒塌的危险墙体无可奈何。天虽然很冷,济阳县垛石镇后楼村的周传山还是一大早起来,就来到自家的周家大院门前西侧的墙外,看着墙壁上裂开的足以伸进一个成年人手掌的裂缝,看着支撑着墙壁的几根水泥梁发呆。这个地方是周家大院现存的老建筑受损最厉害的地方,已经岌岌可危,面临着裂缝越来越宽、墙壁可能随时都会倒塌的危险。来这里看看,是周传山每天必做的事,让他每天都在担心的也是这里。
可能有读者会问,既然已经快倒塌了,修修不就行了吗?但是,这也是让周传山纠结的地方。因为,这座周家大院是他的私人产权,但又是"济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和"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而文保单位为个人是不能擅自进行维修的,必须要先向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打报告",并且只能雇用有文物维修资格的建筑公司进行维修。要做到这些,对于周传山来说太难了,也让他在近几年里操碎了心。
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周传山非常希望有关文物部门能尽快对周家大院的维护重视起来,能批复专项维修资金和专业古建筑修复单位进行维修。其实,像周家大院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私有古建筑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古建筑需要维护时又难以得到政府和政策的支持,而私人又不能私下进行维护,必须经过文物部门的调研并同意后才能由专业古建筑修复单位进行维修。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保护上的矛盾,令这些民间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人感到非常困惑和难受,也非常纠结。
周传山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措施来,对周家大院进行全面的维修保护。"如果能保护好,我想在这座大院里建一座民间博物馆,展示济阳县、垛石镇的民间老物件,还有周家大院遗留的很多老物件,充分发挥这座古建筑的历史作用!我也将一如既往地管理好、保护好这座大院,做好历史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