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冲压模具材料研究获重大突破,高性能模具钢助力制造业升级
吉林大学冲压模具材料研究获重大突破,高性能模具钢助力制造业升级
吉林大学在冲压模具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模具钢材料。这些新材料不仅提升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推动我国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纳米级高性能模具钢的创新突破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在高性能模具材料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纳米超级钢—微量纳米强化超高服役寿命工模具钢”项目,该项目获得了省级创新训练项目的资助。
研究团队通过在模具钢中引入微量纳米级强化相,成功开发出新型高性能模具钢。这种新材料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超高强度与韧性:通过纳米级强化相的均匀分布,新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承受更高的冲压负荷,减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和断裂风险。
优异的耐磨性:纳米级强化相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模具钢的耐磨性能,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良好的热稳定性: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适用于各种热冲压工艺。
技术突破的实际应用
吉林大学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与鞍钢钢材加工配送(长春)有限公司的合作。
鞍钢钢材加工配送(长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钢加”)主要从事生产、加工汽车车身板材产品,仓储配送及技术服务等业务。2022年9月16日,经过一系列专家评审,鞍钢钢加被中金协批准设立“先进高强钢激光拼焊技术产学研用实践中心”,这标志着鞍钢钢加已经在汽车车身板材加工领域成为技术领先的行业标杆企业。
鞍钢钢加通过与吉林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突破了热成型拼焊技术的外资垄断。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汽车纵梁、B柱、门环等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够实现汽车轻量化和提升碰撞安全性。与传统冷成型拼焊板相比,热成型拼焊板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可达1500MPa甚至2000MPa。
在实际应用中,鞍钢钢加采用了直接填丝焊的创新工艺,确保焊缝在加压淬火中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结构,实现充分硬化。同时,通过全部剥离铝硅涂层的技术,成功突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
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吉林大学在冲压模具材料方面的突破,对整个制造业具有深远影响:
提升国产模具竞争力:高性能模具钢的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模具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提升了国产模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推动产业升级:新材料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革新。
促进节能减排:高性能模具钢的使用有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降低油耗和碳排放,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
带动产业链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的加工制造企业。
吉林大学在冲压模具材料研究方面的突破,不仅展现了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这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我国模具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