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下的星空:你还能数清多少颗星?
光污染下的星空:你还能数清多少颗星?
在光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抬头仰望夜空时,是否还能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经熟悉的繁星?根据美国《科学》杂志发布的《新世界人造夜空亮度地图》报告,全球超过80%的人口生活在被光污染笼罩的天空之下。这种光污染导致每10个欧洲人中,就有6人无法目睹璀璨的银河。在欧洲,高达88%的陆地居民在夜晚都受到光污染的侵扰。
光污染让星空渐行渐远
在没有光污染和空气污染的理想情况下,视力正常的成年人能够看到大约2000多颗星星。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灯光遮蔽了星光,使得我们在城市中只能看见一些比较明亮的星星。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艾丽西亚·佩莱格里纳指出,每年地球表面的照明面积和夜空中的人造光强度都在以惊人的2.2%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趋势不容忽视,它不仅改变了夜空的面貌,更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
中国光污染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我国光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三大难题:
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光污染治理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与光污染相关的法律规范数量少,且倾向于原则性、操作性不强,不利于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
环境标准不健全:污染源和污染范围的确定、污染强度的判断、污染监测方法以及污染治理措施,都需要环境标准作为基础。目前国家层面的光环境标准不健全,导致光污染案件受案、审理、判决和执行困难。
监管职责不明确:针对光污染监管和投诉处理,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公安、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尚未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极易造成管理缺位现象。
上海静安区:光污染治理的先行者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整治光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为光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静安区商业和住宅区域交错,夜晚商业区域强度较高的光亮对居民正常生活和行车安全造成影响。部分商户的电子招牌、LED显示屏等照明设施夜间亮度过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休息。部分厂区照明设施属于非道路照明设施,但正对路面,产生的灯光对夜间司机驾驶车辆造成干扰,影响行车安全。
检察机关调查取证过程中,针对光污染取证关键难点,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依据现有光污染技术标准规范,开展不同类别干扰光光源强度检测,定量评价光污染损害事实。案件办理还督促行政职能部门履行光污染监管职责,促进光污染防治立法完善,其中通过技术检测实现量化光污染、固定证据的经验,也为行政执法提供参考。
共同守护我们的星空
光污染不仅影响了我们观赏星空的体验,更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它改变生物钟,抑制褪黑素的合成,增加中风风险,还影响沿海生态系统的平衡。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
- 加快光污染防治立法进度
- 构建光污染防治标准体系
- 完善光污染监管体制机制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光污染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威胁,让星空重新点亮我们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