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云南非遗美食:南涧跳菜、蒙自过桥米线、洱源赶马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云南非遗美食:南涧跳菜、蒙自过桥米线、洱源赶马鸡

引用
红网
15
来源
1.
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83/14673587.html
2.
https://post.smzdm.com/p/a7pe29d5/
3.
https://www.sohu.com/a/852234022_121956424/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B22P5H0542FI2A.html
5.
http://www.isenlin.cn/sf_ECD42DD6AD23469FB273DBACEA637EE6_209_66941814367.html
6.
http://www.yn.news.cn/20240222/9f5e5015281843d29ed4c93c221e0644/c.html
7.
https://www.chashengapp.com/study/703.html
8.
http://www.fucgl.com/h-pd-214.html
9.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1220/df0bddd403cc469f8668c2a04066e86a/c.html
10.
https://ynwoman.cn/tel/infocontent.aspx?KindId=02050501&InfoId=08f945d8d98c4f33b8ac43a401b613c2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8%87%AA%E5%B8%82
12.
https://www.citscq.com/trip/1317.html
13.
https://m.cct.cn/dujia/403611.html
14.
https://www.hh.gov.cn/info/9021/925342.htm
15.
https://www.pinchain.com/article/311829

在中国西南的彩云之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孕育出独特的美食文化。其中,南涧跳菜、蒙自过桥米线和洱源赶马鸡,作为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更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

01

南涧跳菜:千年舞步踏响大地的心跳

在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一场独特的宴席正在上演。这不是普通的上菜仪式,而是一场融合了舞蹈、音乐和饮食的视听盛宴——南涧跳菜。

南涧跳菜,又叫“抬菜舞”,是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由引菜人和抬菜人从灶房到餐桌合着音乐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式布局,摆菜的一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

“跳菜”时,抬菜人高声吆喝,用头顶着、用手托着、用肩抬着、用嘴咬着托菜的盘子,伴着唢呐、大小钹、小鼓、大锣等乐器的节奏慢慢行进,脚步忽高忽低、忽进忽退,动作张弛有度,但托盘里的菜却四平八稳。而引菜人则围绕抬菜人四周,手中舞动彩色的手帕,将抬菜人引至桌边,为宾客上菜,抬菜人的舞步和引菜人的动作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南涧跳菜有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两种表现形式。宴席跳菜,是在宴请宾客时,以“奉盘舞”和“抬菜舞”的形式,现场表达对宾客的欢迎和尊重;而舞台跳菜,则是借助表演平台,呈现给观众朋友的一种民族民间艺术。

在南涧人民心中,跳菜的舞步是祖先丈量大地的脚印。千年前,《南诏奉圣乐》“抬菜舞”进入宫廷宴席,侍者头顶鎏金托盘,脚踏三十六星宿方位,被唐朝列为14部乐礼之一,“跳菜”由此诞生。千年后,彝家的跳菜走进大小村宴,舞于田间地头。“菜未至而舞先行,味未品而魂已醉”,对乡土怀揣着无限热爱的彝族儿女而言,头顶的不是菜,是山神赐的福;脚下踩的不是地,是祖辈的魂。所以南涧的彝族人民一边挥下种地的锄头,一边高举跳菜的托盘。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只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跳菜的歌声从人群中悠扬传出,十层高的菜塔如通天之梯,彝家汉子的肩头震颤,金黄的汤汁在青花瓷碗中纹丝不动,八大碗菜品的香味从村头飘向村尾,妇女们手拿八角巾,跳起自由的舞步,银饰与铜铃的碰撞声穿透了无量山。在南涧,人们脚下的大地心跳永不停息,那些深埋于泥土的文化基因,在一场场春雨中抽枝发芽,彰显着其无穷的生命力。

02

蒙自过桥米线:三百年的温情与浪漫

在云南的美食江湖中,蒙自过桥米线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道。它的故事,要从清朝说起。

相传清朝时期,云南蒙自有一位秀才在湖心小岛专心读书,妻子每日送饭但因路途遥远,饭菜常凉。一次偶然中,妻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的鸡油能保温,于是先将鸡、肉片等食材用滚油烫熟,再加入米线,秀才对此大为满意。因需过桥送餐,这种吃法便被命名为“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精髓在于“过桥”这一仪式感。一大碗滚烫的高汤,旁边配拱桥式木托盘,摆满配菜,荤素搭配,自己动手很有乐趣,汤底感觉是菌汤配鸡汤,所有配料烫熟后搅拌来开,像极了彩云之南的五彩斑斓,色香味俱佳。

一碗正宗的过桥米线,汤底是灵魂。选用老母鸡、猪骨、火腿等食材,经过数小时的炖煮,熬制出浓郁鲜美的高汤。米线则是用优质大米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质地柔韧,富有弹性。肉类包括薄切的里脊肉片、火腿片等,在滚烫的高汤中迅速烫熟,保持了鲜嫩的口感。

在大理古城等地,过桥米线已成为一张美食名片。建新园、上坐等知名店铺,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更在现代经营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走进这些店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三百年前那份温情与浪漫。

03

洱源赶马鸡:茶马古道上的味道记忆

在大理洱源,藏着一道简朴而又极具风味的美食——“赶马鸡”。这道菜不仅身世显赫,更是云南“马帮菜”的经典代表,折射出马帮文化的深厚底蕴。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诗,便道尽了古老的茶马古道上,马帮巴扎的热闹与繁华。他们如风似火,奔波于南北之间,连接起了稻米与茶叶、马铃与丰收的桥梁。长途跋涉中,他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锤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马帮菜。

这种菜肴的主要特点是用料简单、便于携带,针对赶路者的饮食需求进行了极致的贴合。这其中经典的“赶马鸡”,便是在洱源西片茶马古道上流传下来的特色菜肴,时至今日,它的做法依然被当地居民传承并加以改良。

赶马鸡的做法让人觉得亲切又易学,选取当地散养的优质土鸡,现杀现煮,搭配食盐、花椒和生姜等简单的调料,便可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慢炖几个小时,鸡肉吸满了汤汁的鲜美,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因其独特的香气而倍受本地居民和游客的赞誉。

正如在水一方食府的老板杨志斌所说:“这道菜的魅力在于它原汁原味,健康抗饿,携带方便。”一份赶马鸡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美好记忆的积累,承载着人们对家的向往与思念。

除了赶马鸡,洱源的美食还被丰富了许多,生皮、炒鱼片、酸辣鱼等特色菜肴纷纷登场,给食客带来不一样的味觉享受。杨志斌自豪地表示,“我们的店已开了十多年,欢迎每一位来到洱源的客人,品尝正宗的马帮美食,感受我们这里的人文氛围。”

随着洱源县的康旅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这道美味,感受茶马古道的风情与历史,赶马鸡也因此成为了一张独特的美食名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马帮文化。在洱源,品尝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人文的洗礼。在这里,历史与饮食交融,古老的马帮文化透过一餐一饭,代代相传。

云南的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一个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南涧跳菜、蒙自过桥米线、洱源赶马鸡,这些非遗美食,承载着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它们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代代相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