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飞来峰蝶变升级:文旅融合新典范
灵隐飞来峰蝶变升级:文旅融合新典范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等,极具传奇色彩。山中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溪流潺潺,被誉为“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近年来,飞来峰景区通过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打造了全新的文旅融合新空间。不仅提升了游览品质,还深挖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让飞来峰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独具一格的文化新名片。
环境整治与提升:打造宜居宜游新空间
飞来峰景区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借鉴了新昌下岩贝村的成功经验。通过激活闲置资源,打造茶乡体验游和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成为全域旅游示范村。在整治过程中,景区注重基础设施的差异化设计,通过生态修复和美学植入,焕新乡村环境。同时,对低效存量土地进行再利用,补充游客村民活动中心、露营观景平台等功能,为当地引入新业态和人流量。
“云峰十二重”是此次乡村景区提升的重要锚点。其所在的场地曾是村口的茶叶加工厂,与周边的民居尺度相比体量巨大、尺度失衡。茶厂搬迁后,存量土地指标成为了此次公共空间提升建设的用地。通过一体化设计团队的精心规划,这里不仅成为了游客的打卡地,也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文旅融合创新:数字化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在文旅融合方面,飞来峰景区借鉴了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创新模式。通过打造特色IP、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提升景区吸引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浙大城市学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运用高精度数字化采集、粒子影视特效制作等技术,为飞来峰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
2024年10月13日,纪录片《飞来峰——隐秘的微笑》在全国上映。这是浙江省第一部8K超高清记录片,创作和拍摄过程长达两年,首次在浙江广电行业中应用了8K超高清影像技术、高精度三维数字化采集技术、AIGC数字修复技术、杜比全景声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
浙大城市学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由艺术与考古学院执行院长杨程教授领衔,对飞来峰的石刻造像进行了全方位、高精度的扫描和建模。通过光子脉冲精准测绘、多视角空间影像捕获、纹理交叉偏振等专业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实体文物转化为高面数数字模型和16K 48位色深的影视级资产贴图,不仅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素材,还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配合主创团队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
文化传承与保护:让文物“活”起来
杭州西湖景区通过举办诗词大会、推出诗词游线等方式,深入挖掘和展示西湖文化内涵。飞来峰作为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通过文化活动和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2024年6月24日是第五个“杭州西湖日”,西湖景区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中国诗词大会——西湖诗会》在平湖秋月举行,邀请文化大咖坐镇,以诗词的方式解读西湖文化、传播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价值。飞来峰作为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摩崖题刻和石窟造像,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此外,飞来峰景区还推出了多条主题游线,如“精忠报国”“南宋十景”“乐天游踪”“东坡迹忆”等,每一条都各有特色。游客可以跟随白居易、苏轼等文人的足迹,感受飞来峰的历史文化魅力。
未来展望:打造文旅融合新典范
飞来峰景区通过环境整治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文化内涵挖掘,已经初步实现了文旅融合的新发展。未来,景区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更多创新项目和文化活动,让飞来峰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的文化新名片。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飞来峰景区将迎来更多国内外游客。景区将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杭州的文化魅力。同时,景区还将继续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让飞来峰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飞来峰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历史文化的宝库。通过文旅融合的新发展,这座千年古刹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杭州文旅融合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