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烧制技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白瓷艺术
德化瓷烧制技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白瓷艺术
德化瓷器,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以其独特的白瓷烧制技艺和精美的佛像雕塑闻名于世。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
德化瓷器因产于福建德化县而得名,以烧造白瓷著称,尤以雕塑佛像题材瓷器为主。德化瓷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
德化瓷烧制技艺
德化瓷烧制技艺在中国瓷艺中独树一帜,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白瓷工艺以雕塑佛像而闻名,装饰手法多样,包括贴花、印花、堆花等。
样品设计与制模:根据雕塑题材进行设计,用泥土制作实心型主体样品。样品修整完备后,根据脱模需要分解为头部、身部与底座三部分,各部分又被切割为前、后片块。然后以纯净粘土制作模范,经烧制成工具陶模,俗称土模。
成型与脱模:将白瓷瓷泥投入土模中,推挤压迫均匀,剔除多余坯泥,稍干后离模脱出。
整修粘合:对脱模后的部件进行修整,通过粘合复原为主体,再修整,最后上手、足及附加装饰,形成完整形象。修整工艺包括雕刻、擦水、推光等。
拼接与精雕:拼合胎面擦水后再用泥浆粘接,一般先分别拼合头、身、座的前后片块,再将三部分连接成整体。精工细雕,刻画,印花。
烧造:瓷器在修整完成晾干后,浸入釉水匀透,底部接触面无釉露胎,即可入窑装烧。德化瓷器在1000多度高温下烧造而成。
德化瓷雕塑技艺吸收了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栩栩如生。
德化瓷器特点
德化瓷器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其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的美誉。
白瓷的胎骨呈现细腻洁净的白色,往往带有珍珠般的闪光,俗称“糯米胎”。有些白瓷带有肉红色调,被称为“孩儿红”、“肉里红”、“美人红”,这是德化窑白瓷独有的特点。
德化白瓷以雕塑佛像为主,佛像瓷器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传神。题材涵盖如来、观音、达摩、弥勒、罗汉、祖师和王母、帝君、八仙、麻姑、寿星等。
德化瓷器所用的高岭土质地优良,氧化灰含量高,铁杂质少,矿藏丰富。在古代,德化瓷器主要以外销为主,创收外汇。
德化瓷器以其“白如玉、润如脂、声如磬、明如镜”的特点,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