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电信网络诈骗新套路:如何保护自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电信网络诈骗新套路:如何保护自己?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1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26/content_264123.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9-05/doc-incnaatr8767334.shtml
3.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4.
http://gat.gxzf.gov.cn/jwzx/gayw/t18679800.shtml
5.
http://gat.fj.gov.cn/ztzl/fjjffpzxrx/zhxx/202407/t20240715_6483275.htm
6.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7/content_6964352.htm
7.
http://www.nkjx.gov.cn/nkqxxgk/nk702/202409/ca86373f8fcf4a4db4862f613259f117.shtml
8.
https://www.spp.gov.cn/xwfbh/wsfbh/202407/t20240726_661524.shtml
9.
https://ga.sz.gov.cn/sjfb/dxwlzp.html
10.
https://www.fundins.com/hgfxq/ffdxwlzp/402912.shtml
11.
http://www.yushu.gov.cn/ztzl/fzzfjs/202411/t20241104_3355640.html

2024年5月,江苏无锡的王先生收到一条低息贷款的短信,他点击链接下载了一款贷款APP,并按照指引填写个人信息。当他尝试将贷款提现至银行卡时,APP显示银行卡有误,平台客服称贷款金额被冻结需要交解冻费。王先生向指定账户转账6万余元后,却始终无法提现,最终意识到自己被骗。

这起案件只是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33.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量最大,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个案损失金额最高。

01

诈骗手法花样翻新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当前发案量最大、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诈骗分子通过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方式进行复合型诈骗。他们通常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受害者不断转账。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虚假投资理财信息,以“内幕消息”“稳赚不赔”等话术吸引受害者。他们先让受害者在虚假平台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骗其不断加大投入,最终以各种理由拒绝提现。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各类平台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等虚假广告,诱导受害者私下交易。在受害者付款后,诈骗分子再以缴纳关税、定金、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最后将其拉黑。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客服,谎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等,诱导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监管,从而实施诈骗。

虚假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诱骗受害者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谎称受害者存在不良信用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或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随后以消除不良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者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转到指定账户。

02

如何保护自己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以下风险提示:

不盲目轻信,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退还费用”“礼品赠送”“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说辞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便宜。选择理财产品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拒绝“共享屏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警惕,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避免无关人员操纵本人电子设备。

转账汇款严把关,谨慎操作防诈骗

涉及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防范资金被骗风险。在接到涉及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及时通过官方机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轻信陌生人的转账要求,不贸然向陌生人提供的账号转账汇款。

选择正规渠道维权,遭遇诈骗及时报警

如遇经济纠纷,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可通过第三方调解组织调解或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如发现自己陷入诈骗陷阱导致资金受损,或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骗取钱财这一目的。我们只有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反诈宣传,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