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身体发麻竟是心理问题?专家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身体发麻竟是心理问题?专家揭秘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9578296662814338008
2.
http://m.baidu.com/bh/m/detail/sv_15966924755875207859
3.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9c082945631
4.
https://stemcells.jp/zh-cn/topics/%E8%84%B3%E6%A2%97%E5%A1%9E%E3%81%AE%E5%BE%8C%E9%81%BA%E7%97%87%E3%81%97%E3%81%B3%E3%82%8C%E3%81%AE%E5%8E%9F%E5%9B%A0%E3%81%A8%E3%81%AF%EF%BC%9F%E7%94%9F%E6%B4%BB%E3%81%B8%E3%81%AE/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4445
6.
https://www.bjad.com.cn/Html/News/Articles/837.html
7.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9085
8.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intermittent-explosive-disorder/symptoms-causes/syc-20373921
9.
https://www.wholesomeship.com/health_detail.asp?nid=46
10.
https://www.raphaelclinic.com.tw/knowledge/detail?type_id=4&kc_id=251

“我最近总是感觉手脚发麻,去医院检查了神经内科、骨科,做了各种检查,却始终找不到原因。医生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我一开始还不相信,身体症状怎么会和心理有关呢?但经过心理咨询后,我才发现,原来我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才是导致这些症状的根源。”

这是来自一位35岁白领张彤的真实经历,她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身体麻木,可能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01

心理性麻木:情绪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当我们在谈论身体麻木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神经疾病、颈椎病等生理原因。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身体麻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西英俊指出,心理性麻木是一种常见的躯体化症状,通常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当个体面临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或抑郁时,大脑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身体感受,导致肢体麻木、刺痛等不适感。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一项针对门诊患者的调查显示,约有30%的患者存在躯体化症状,其中麻木感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而且,这种症状往往与患者的生活压力、工作强度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02

如何识别心理性麻木?

那么,如何区分心理性麻木和生理性麻木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

  1. 症状特点:心理性麻木往往表现为游走性、非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可能一会儿在手部,一会儿又转移到腿部,且症状时轻时重。而生理性麻木通常具有明确的分布区域,如颈椎病引起的麻木多局限于上肢。

  2. 伴随症状:心理性麻木常伴有其他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如果发现自己在感到麻木的同时,还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不安、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就要警惕是否与心理问题有关。

  3. 诱发因素:注意观察症状是否与特定情境或情绪状态相关。比如,在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或遭遇生活变故后,症状是否加重。

  4. 检查结果:如果经过全面的医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那么心理因素的可能性就更大。

03

应对策略:身心同治是关键

一旦确认是心理性麻木,应该如何应对呢?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专业治疗: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不良思维模式,缓解情绪问题。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以及改善神经症状的药物。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3. 自我调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 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心理性麻木非常重要。

  5. 生活方式调整:减少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聚焦于身体症状。

身体麻木,看似简单的生理症状,背后却可能藏着复杂的心灵密码。当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时,不妨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倾诉的机会。记住,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完整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