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一根竹子撬动的康养产业
广宁:一根竹子撬动的康养产业
2024年,广东肇庆市广宁县成功入选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60强县,这个拥有2000多年竹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中国竹子之乡”,正以其独特的竹林景观和生态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胜地。
竹海之乡的生态优势
广宁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中部,是广东唯一获得“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的县份。这里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竹产业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广宁县坚持“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推动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竹林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发展。
除了竹林资源,广宁县还拥有优质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洲仔镇金场河穿境而过,水质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发展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理想区域。结合当地特色,团队定制“稻+虾”“稻+蔬”“稻+鸭”等种养方案,实现一地多用、增收增效,通过科学管理打造出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竹文化+竹生态”文旅模式
广宁县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宁生态建设,紧扣“421”产业布局,实施“产业强县、旅游旺县”,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注重提升旅游业发展基础,不断推进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胜地。
广宁利用竹林景观优势,大力发展竹文化与竹生态相结合的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产业,建成了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了竹海大观、竹文化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及古水河郊野径徒步观光等旅游活动。
绥江两岸特色文旅项目是广宁县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列入广东省“10+2”省级水经济试点之一,是肇庆市唯一一个水经济试点项目。项目利用长约50公里的绥江原生态河域,通过“特色文旅+产业”的模式,将绥江两岸流域及腹地建设成为康养旅游基地。
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是广宁竹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广宁县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林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竹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转化。引导广东海鹏竹纤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等竹材研发团队开展合作,开展“以竹代塑”业务,生产高填充量竹纤维板材,每月产量可达400吨。
目前,广宁全县竹子加工企业约377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主要产品为原竹加工、竹浆造纸、食用竹、竹纤维等14大类100多个品种,年加工原竹约5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4万个。2023年,广宁竹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
古水镇作为“广东省竹子加工专业镇”,引进总投资3.31亿元的6个新型竹产业项目,建成竹子传统加工示范基地并投产,预计年产值约1.5亿元,全力推进竹子传统加工集聚区建设,推动竹子产业向新发展。
广宁县的成功经验表明,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广宁县将继续发挥竹资源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康养产业体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文旅康养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