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勇军进行曲》看中国抗战史:田汉与聂耳的传奇合作
从《义勇军进行曲》看中国抗战史:田汉与聂耳的传奇合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激昂的旋律,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与聂耳这对艺术伉俪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杰作,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一。
田汉与聂耳:艺术道路上的知音
1931年,上海明月歌舞团的一次偶然相遇,让田汉与聂耳结下了不解之缘。田汉,这位被誉为“现代的关汉卿”的戏剧家,对聂耳的音乐才华一见如故;而聂耳,这位年仅21岁的音乐天才,也被田汉的革命热情和艺术追求深深吸引。两人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开始了他们的艺术合作。
他们的首次合作是为电影《母性之光》创作《开矿歌》。随后,两人又共同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主题歌《毕业歌》,其中“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等歌词,成为了那个时代青年学子的心声。然而,最能代表他们艺术成就的,无疑是《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民族危亡时刻的战歌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践踏了东北三省,热河、长城相继失守,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的邀请下,田汉和聂耳决定创作一部反映抗日救亡运动的电影《风云儿女》。田汉以长城抗战为背景,创作了剧本初稿《凤凰的再生》,并为电影主题歌写下了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聂耳看到歌词后,被其中的激情和力量深深打动。他以激昂的旋律,将田汉的文字化作了震撼人心的音乐。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黄浦剧场首映,《义勇军进行曲》随之传遍全国。这首歌曲以其雄浑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迅速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主题曲,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从战歌到国歌:历史的见证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国内广为传唱,还随着中国抗战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004年,这首歌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从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到抗日救亡的号角,再到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它不仅是田汉与聂耳艺术合作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象征。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会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