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汶川地震后的心灵救援:空难幸存者的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汶川地震后的心灵救援:空难幸存者的启示

引用
观察者网
9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5_01_31_763714.shtml
2.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3/id/7857194.shtml
3.
https://www.12309.gov.cn/llzw/fengcai/202412/t20241209_676032.shtml
4.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12271038951.html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7808
6.
https://www.mem.gov.cn/gk/zcjd/202408/t20240822_498282.shtml
7.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729083e4b06b0a5624e744.html
8.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baitai/20250101/2135646.html
9.
https://www.sicomedia.com/2025/0130/45624.shtml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首次大规模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一经验对于当前空难幸存者的心理康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1

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模式

汶川地震后,中国迅速建立了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一系统包括四大核心要素:

  1. 专业人员队伍:涵盖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员。其中,心理师的培养尤为关键,需要经过本科加硕士阶段的系统训练,完成30门专业课程,并接受250小时临床心理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训练。

  2. 服务机构管理:建立国家心理师行业协会,对各类心理健康服务执业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可以兼具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功能。

  3. 法律制度保障:制定包括心理健康促进法、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化的心理健康科普和法律宣教队伍。

  4. 保险体系支持:设立国人心理健康保险和心理师执业保险,逐步将社会保险支付体系与心理师执业体系相衔接。

这一系统性的心理援助模式在汶川地震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众多幸存者走出了心理阴影,重返正常生活。

02

空难幸存者的心灵创伤

空难幸存者面临的是双重创伤:身体的伤痛和心理的崩塌。以王嘉鹏为例,他在12岁时遭遇空难导致截瘫,不仅需要面对生理上的剧痛,还要克服心理上的巨大打击。

“那是一段无比煎熬的日子,不仅要面临生理上的疼痛,还要承受心理上翻天覆地的崩塌感。”王嘉鹏回忆道。他最初无法接受自己成为残疾人的事实,不愿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每天都躺在病床上一言不发。

这种心理状态在空难幸存者中具有普遍性。他们需要跨越心理障碍,重建自信,这个过程往往比身体康复更为艰难。王嘉鹏凭借坚强的意志,最终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完成了从残疾人到全国自强模范的蜕变。

03

空难心理援助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随着空难事件的频发,如何做好幸存者心理援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最近的哈萨克斯坦坠机事件为例,38人遇难、29人幸存,幸存者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援助。

然而,目前的心理援助工作面临着专业人员短缺的困境。据统计,我国各类心理疾患患者占总人口的16.5%-17.5%,即2.31-2.45亿人患有心理疾患,而有效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执业医师仅有约4万人,通过卫健委心理治疗师职称考试者约1万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不足5000人。

此外,现有心理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机构甚至给求助者带来二次伤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师数量严重短缺,发达国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与居民人口比例约为1:1500,而我国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

04

借鉴经验,完善体系

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经验为当前空难幸存者心理援助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需要:

  1. 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2. 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确保心理援助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3. 完善保险支付体系,减轻求助者的经济负担。
  4. 加强心理健康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心理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空难幸存者的心灵重建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和全社会的关爱。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建立系统、专业、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启人生。

正如王嘉鹏所说:“用爱和教育的力量,来破除物理上以及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以有爱无碍的广阔空间。”这不仅是他对未来的期待,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